【方志四川•人物】袁露 ‖ 长宁县17岁进士侯启忠

2020-11-25 16:11:50 作者: 【方志四川•

长宁县17岁进士侯启忠

袁 露

凤凰山和凤凰岭到底是因何得名?有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找着答案,古镇双河的山脉从云贵高原发源而来,层峦叠嶂,连绵逶迤,凤凰山是其中的一座。它并不像与宝屏山相邻的凤山一样形如凤立,睥睨群山,也不像笔架山或马鞍山那样因形似得名;在稻谷长了双穗也要被作为祥瑞记载的古县志和猫儿仓、金鸡山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中,从未出现七彩凤凰栖息鸣于其山的故事。那么,此山究竟因何而得名?

秀丽双河风光

直到我读到李商隐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后,若有所得。凤凰,百鸟之王,头顶华冠,羽披百眼,后来引申为有圣德的人;雏凤更是以凤的幼鸟,比喻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凤凰山和凤凰岭的得名,很可能是因为17岁的进士侯启忠。

来自长洲的盐户

东汉末年,长宁县双河镇北门之下发现了盐脉。唐代建城以后,朝廷为了牢牢掌控盐业经济命脉,加大对这一区域的开发,江苏、浙江、福建等来自全国各省的官员和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开始源源不断地奔赴长宁。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3万余人因海禁被强制迁往内地。同年,离舟山两百多公里的苏州长州盐户侯家迁入长宁。他们带来了沿海先进的制盐技术,也带来了属于范仲淹和唐寅故里才华横溢和刚烈担当的文化基因。

双河盐井旧址

什么是盐户?为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稳定阶层,明朝将百姓分为民、军、商、灶等数十种户籍,承担徭役,职业世代相袭,其中的盐户是从事煮盐工作的劳工,社会地位较为低下。洪武八年(1375年),平民皇帝朱元璋命天下设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这项影响深远的决策,后来改变了无数底层家庭的命运。

古代盐户劳作图

从唐代到明初,长宁县是州府建制,历经唐宋元三代的教化,崇文尚读的风气十分浓厚。在朱元璋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和当地崇尚读书的大环境影响下,迁入长宁后的第78年,盐户侯家第四代侯旺高中举人,官至河南省息县县令,这是侯家迁至长宁以来,经过四代的文化积淀和拼搏奋进出的第一位官员,也成为了家族里程碑式的榜样,从此来自长州的盐户实现了阶层的跨越,后代开始不断走上仕途。

雏凤清于老凤声

明宪宗朝,先是侯旺的儿子侯周臣担任了兴文县教育局局长(九姓司儒学),后调任江西萍乡主薄。1476年正月初六,春寒料峭,长宁还沉浸在新年欢天喜地的炮仗和互相道贺的喜悦中,侯旺的另一个儿子侯舜臣和妻子李氏迎来了他们的长子,阶层的跨越使处于上升阶段的侯家对明朝廷感恩戴德,大有知遇之恩,对这个生逢其时的孩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取名启忠,字汝弼,寓意辅佐社稷为国尽忠。这个名字似乎神奇地预言了侯启忠的一生。

侯氏族谱

侯启忠3岁时,祖父侯旺从息县卸任返乡,在他的亲自教养下,年幼的侯启忠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侯家老宅坐落在双河镇凤凰村(今介湖村)凤凰岭,从城中书院回家的西线是双河最美的一道风景,沿途层峦叠嶂、绿意漫山,流水幽深蜿蜒,清幽静谧。侯启忠写下吟咏故乡风景的顶尖之作《西溪歌》,“溪流汇众水,日夜何溶溶”“浦花明素锦,岩草放青茸,山仿佛衡岳开芙蓉,又疑三峡倒浸巫山十二峰”,身处明孝宗弘治中兴时期的他,表达了生逢盛世的喜悦和命运把握在手中的壮志满怀。故乡的山水真美啊,即使后来为官千里之外,层层叠嶂的青山和幽深宁静的淯江始终萦绕在梦魂间挥之不去,多年以后,他将毕生的作品取名《淯里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