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2020-11-25 16:08:36 作者: 成吉思汗后裔

蒙元的百年兴衰

成吉思汗,蒙古族最伟大的汗,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灭国四十,他和他的子孙一手创建了世界上疆域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版图横跨亚欧两大洲。他一共有39名后妃,地位最尊崇是皇后孛儿帖,皇后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拙赤、次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此四人及其后代构成了蒙古系帝国的整体。

托雷的第四子忽必烈后来成为蒙古国的第五代大汗,尊号“薛禅汗”。在他统治下蒙古军队南下征服了南宋,结束了中原王朝自唐朝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了元朝全盛时期。然而也是在他的统治时期,持续地进行对外扩张屡遭失败虚耗国力。

和其它蒙古系汗国决裂导致北方局势紧张,国内政治因为继承人问题导致的混乱以及不成功的汉化迟迟无法走上正轨,加上蒙古贵族腐化迅速,吏治腐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遍地都是起义军的烽火,使得元朝国祚不足百年。

乱世之中留诗一首各自逃难

历经600年,苍狼与白鹿的传说,依旧流传着。

在四川省有一条名字叫余家湾村落,他们早已看不出任何少数民族的特征,和汉族完全一样,他们也不会说蒙古语,写蒙古字。但是他们家里保留着许多与蒙古有关的古物件,比如写有蒙古文字的羊皮卷,一些元朝的服饰和弯刀。

据村里的《余氏族谱》记载,余家湾的村民乃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前代宗祖铁木健为宰相,总摄朝政……”,称铁木健为元庭郡王,顺帝时朝政混乱,遂辞官带领族人从元大都一路南下避祸,这是一趟艰苦的旅程,铁木健在路上也患病而亡。于是他的子孙在安葬了父亲之后约定各自逃难,并且将蒙古姓改为汉姓“余”氏,各房留诗一首以作日后相认。余家湾的村民流传下来的一句诗为“本是朝廷宰相家……”。

六百年后的再次相认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深恨之前欺压汉人的蒙古与各色目人,对这些人大加清算,其中的典型人物泉州蒲寿庚家族,依靠汉人发家致富,世代受宋室恩典却不思报恩,反过来投降元兵残害宋朝皇室,于是下令蒲寿庚家族后代男丁世世为奴,女眷代代为娼,而且不得参加科考。

慑于朝廷的报复,余家湾人几百年不敢将姓氏改回,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尝试登报寻访同族,不想到居然收到许多来信,最后余家湾人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同族亲人历经数百年的战乱离散风雨飘摇,和自己一样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在余家湾人的牵头下他们纷纷来到余家湾,一同在成吉思汗的画像前相约聚首,饮酒祭奠。

血脉真假?科学验证结果让人吃惊!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余家湾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人纷纷提出质疑。

首先是余家湾家祖起源经不起推敲,其远祖应为南京铁氏,乃汉姓。铁姓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中商朝遗民居地铁丘,与铁木真的铁完全没有关系,黄金家族的姓是孛儿只斤。

其次,其记载中的许多历史在史书中是完全找不到踪迹,《元史》并无铁木健的记载。或者说其记载自己的自我矛盾。比如称宗铁木健与铁木真以及铁木耳为堂兄弟,这完全就是将元太祖与元成宗数代混淆了起来。

许多人质疑他们只是为了利益驱动更改民族而作秀,确实在90年代以后出于各种目的修改民族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今随着政策的调整,这种情况已经非常罕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DNA技术日趋完善。科学家发现,通过测定DNA中Y染色体,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父系以来的血统悬疑,从而解决千百年前的历史疑案,相关的学术成果有2013年复旦大学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曹操本人并非汉初丞相曹参的后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