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难度大吗?考试的流程是怎么样?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会去考科举吗?

2020-11-25 18:27:37 作者: 古代科举考试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初步形成于隋朝,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招揽各方面人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废除了之前的九品中正制,把选拔人才的权力重新收归中央, 隋炀帝时候初创了三年进士科,用考试方法选择了进士。

科举考试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主要是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计算等五十多种。 俊士等科很少进行,秀才一科发展到唐代时候要求很高,后又被统治阶级逐渐废除了。 因此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在贞观之治之后,进士科特别受到重视,成为了历届开始主考科目。 唐朝的达官贵族大多有进士出身。 科举考试由于要求很高,所以学生来源有限: 一个是学生,另一个是乡贡。

京城和各州县各学校的学生很多,但只有被尚书省选中且认定成绩合格的才被称为学生。 不是通过学校学习,通过参加其他资格考试合格后的称为乡贡。 从乡贡这一渠道来参加科举考试的称举人。 州县考试称为解考,尚书省考试称为省考或礼部考试。 礼部考试在春天进行,因此也被称为春闱,闱是考场的意思。

童生试,也被称为“童考”,由提学官主办,各省学政主办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考试、府考和院考三个阶段,考生不分年龄大小被称为童生,只有考试成绩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就可以称为秀才,只有秀才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州和省城举行的考试,因为考试的时间正好是秋天,所以也被称为秋闱,所以有资格的考试,也就是秀才能参加,考试合格的被称为举人,获得了参加中央一级会考的资格。 考试不合格就是落榜,乡试的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是亚元。

会考,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的地点设置在京城中,各省举人和国子审计员可以报考,考试合格的称为贡士,贡士每一次考试只招录300名,竞争非常激烈,会试的第一名叫做会元。

殿试, 科举制度的最高等级考试,也称为御考、亨廷考、亲考。 殿试考试的题目一般由负责科举的负责人商议拟定,然后呈给皇帝选定。 有时也可以由皇帝直接提出问题。殿试问题最开始是考政策问题和朝政方面,后来到了唐代改为诗赋,到了明清,主要由主要是是政策问题。 及格分数是三等。 一甲三名,授予“入士及”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为“三鼎”。

科举开始历史悠久,因此也产生了一些科举相关词语。连中三元: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独占鳌头: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风檐寸晷: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等等。

科举考试虽然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但是也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给们每个读书人一个可以成功的平台,也给了他们希望。同时对于统治阶级维护中央集权,社会安定和谐,民族融合,和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