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称帝到宣统退位,华夏大地2132年间,共经历了408位皇帝的统治。
富有四海、坐拥天下的皇帝多是挥金如土、铺张奢华,但也有个别除外的,如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隋文帝杨坚、清宣宗道光等,就以节俭著称,是典型的“清贫”皇帝。
但是,节俭也有节俭的不同。溯源君将以上皇帝的节俭分为三类。
一、汉文帝、唐太宗:躬行节俭,为的是社会安定和百姓安乐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所住的宫殿、所乘的车马、所用的物件都没有添置过新的,穿的衣服大都是粗糙的黑丝绸做的,经常脚蹬草鞋就去批奏折、上朝(当时社会普通老百姓大都穿草鞋)。
他还下令,后宫不能穿拖地长裙,以节省布料。
现代人很能理解长裙带来的行动不便,但西汉的上层社会妇女,却是以长裙拖地来显示身份高贵的,由此可知文帝下此令的决心和难度。
为减轻百姓负担,他多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还把他的陵墓一简再简,取消金银铜装饰,一律只用瓦器。
一次,刘恒想修建一座露台,便叫来匠人合计一下费用,匠人说约百金,刘恒便沉思道:“百金,十户中产人家的收入”,便断然放弃了修建设的计划。
唐太宗李世民患病,居住的宫殿潮湿不利于病情恢复,有大臣建议在宫中建个暖阁供他起居之用,却被他断然拒绝。
他说:“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不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不可费民力。”
为了减省后宫费用,李世民把隋炀帝时选征的3000多宫女放回家,让她们自由婚配。
李世民也同样拒绝奇珍异宝。一次,工部尚书段纶带了名巧匠进宫,想制造木偶戏道具讨好皇上。不料,李世民非但没有奖励他,还训斥了他,并免去其职务,下令禁止地主进贡奇珍异宝。
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深知,一旦百姓知道帝王贪图个人享受,民心必然混乱,国家必将不稳。
文帝以秦亡为鉴,太宗以隋灭为戒,二人都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巩固政权的重大影响。他们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了为后人称道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二、
明太祖、隋文帝:省下一粒金沙,挥霍一座金山。
明太祖朱元璋日常饮食以蔬菜为主,少荤腥,坐的马车一律不用金银装饰,只用铜装饰。马皇后的衣服都褪色了也舍不得换新的。
一次,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宴请百官只用萝卜、韭菜、青菜和豆腐。还规定,以后不论谁摆宴席,一律四菜一汤。
至今,在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一首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
随文帝杨坚也以节俭著称于史,他所乘的车,所用的物件,都是破了修修补补继续使用,很少换新的。
杨坚也下诏地方不得贡献奇珍异宝和各类器玩犬马。一次,相州刺史豆卢通给他送上珍贵的凌文布,他却命人把凌文布堆在朝堂前烧掉,以此警戒百官。
朱元璋出身平民,受尽生活的苦楚,杨坚从小生活在寺庙,素衣素食,二人从小便养成了崇尚节俭的品质。
但是,从治国理政来讲,二人并未将节俭放在全国、全社会,未真正为百姓的需求而节俭。
朱元璋为修建规模庞大的中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却又停止建设,巨大的付出都白白浪费。杨坚也是大兴土木,建造新都、行宫,不惜人力物力财力。
杨坚、朱元璋省下的是一粒金沙,挥霍的却是一座金山。
三、清宣宗:越抠越穷,越省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