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刚刚统一的德国,为何不趁机拿回东普鲁士?

2020-11-26 16:05:50 作者: 苏联解体后,

东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之滨,曾在近代德国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这里注定要被各战胜国支配。

根据《雅尔塔协定》以及后续的相关条款,东普鲁士被苏联和复国后的波兰分割,其中北方归属苏联,南方归属波兰。

1991年苏联解体后,旧东普鲁士北方又分别被并入俄罗斯和立陶宛。也就是说,到二战结束之时,东普鲁士名称已经被弃用,传统的东普鲁士地区,也被剥离出德国的版图。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苏联政权一直是左右德国局势的关键性力量。苏联是东德的老大哥。彼时,在政治上,苏联以华约条约组织影响着东德政局;在经济上,苏联以经互会组织影响着东德经济;在军事上,苏联则以庞大的驻德苏军集群影响着东德国防。从某种意义上讲,苏联对东德的控制是比较全面的。所以,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

“没有苏联参与,任何德国问题都无法妥善解决”。

但随着苏联在1991年的土崩瓦解,这一“左右德国局势的关键性力量”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德国也已经于1990年10月完成两德统一,国家地位得到了提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所带来的乱局,给了不少国家以实现“版图变更”的机会。

然而,刚刚统一的德国,却并没有趁机拿回东普鲁士。要知道,冷战前后,连日本都曾向苏联提出对北方四岛的诉求。而更具备地缘影响力的德国,却为何不再提出对东普鲁士的索取呢?简单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德国在主观上已经放弃旧东普鲁士地区

众所周知,二战的结束,伴随着民族之间的迁徙和人口交换。东普鲁士战役后,苏联红军进驻东普鲁士地区,当地的德意志族居民大范围迁走。与此同时,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居民也大规模迁移到此地居住。随之而来的,就是当地民族构成的变化,以及城市地名的改变。这样到苏联解体之时,当地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迁。

德国已经丧失了收回旧东普鲁士的人口和文化基础。

此外,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割为东德、西德两大政权。东德和波兰均属于苏联阵营,在苏联的调解下,东德早已放弃对东普鲁士的追索,承认波德边界。西德最初态度强硬,但在70年代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主义”后,也逐渐放弃了对“东部国土”的索求。

至此,到70年代冷战中期时,东德和西德均在主观上放弃了旧东普鲁士地区。

因此,即便两德在1990年实现统一,也没再改变此前定下的政策和道路。

第二,两德统一时的条约,又在客观上不容许德国越界

两德统一,虽有德国人自身的大量努力,但仍不可避免受外力作用的干扰。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姑且不说,即便同属西欧的英、法、比、荷等国,也对统一后的德国是否会“重走旧路”,而忧心忡忡。苏联和西方国家,就德国统一问题,而经历了相当激烈的讨论。经过各方势力的博弈,1990年9月生效的《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就明确列出诸多有利于地区稳定的条款,

诸如“统一后德国奉行和平政策”、“两德目前边界,为统一后德国的最终边界”。

与此同时,苏联作为长期影响德国局势的关键性力量,虽然在80年代后期趋于衰落,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保持着对德国的残余影响力。例如,两德统一后,部分驻德苏军仍然留驻德国。而直到1994年,最后一片苏军驻德部队才撤出德国国境。而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下,新近统一的德国需要相对安定的地区环境,

自然不会为了一块早已失去的历史故土,而过于冒犯余威尚在的苏联,以及怀有忧心的英法等国。

第三,苏联解体后国际大环境变迁,也不允许德国有新动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