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上奏,没事退朝“古装剧里经常出现这句话,只要这句话出来就代表大臣们要上朝了朝会根据时间可以分为早朝、午朝、三朝,一般的皇帝都在早朝把大家叫来商讨未来几天的国事。
史书最早记载的早朝出现在西周,唐朝规定所有官员都必须参加早朝,明清时期的受宫殿面积限制,五品以下的官员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其他日子可以不用上早朝,将事情通报给上级就好,五品大臣按照品级从高到底依次排列,可以坐下来上早朝。
宋朝建立之初,官员们就要站着议事,这个改变还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他有点视力不好,看不清远点的东西,开国功臣赵普跟他说话,赵匡胤看不清他就要他走近点,等赵普离开椅子就悄悄命人把赵普的椅子撤走,赵普说完话后回头看见椅子没了,也就懂怎么回事,第二天上早朝就主动把椅子撤走,走到赵匡胤近一点的地方议事,别的官员也就学起了赵普。
赵匡胤对此很满意,但他又发现官员们站在一起喜欢交头接耳,他很担心官员在背后说些他不知道的事,毕竟他是造反当上皇帝的,害怕别人对他有意见,就想出了在官员的帽子后面加上一对一米长的”翅膀“,这种帽子叫长翅帽,有了它官员们就没那么容易讲小话。
明朝官员上早朝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走进宫门必须要轻声细语,旁边会有人拿小本本记下来哪个大臣大声咳嗽,哪个官员脚步声太大,哪两个官员交头接耳,被记下的官员会被皇上批评教育,但如果是迟到早退的官员就会被施以杖刑或者罚俸禄,如果被仇家抓到小辫子就惨了。
元朝官员上朝要跪着,明清两朝沿袭了元朝的规矩,官员商讨事情的时候要跪着对皇上说,皇上要你起你才可以起,皇上发布圣旨的时候,官员们也需要跪着听,这都是为了体现皇上的至高无上,皇权的集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狡猾的官员为了让膝盖少受点苦,就会在膝盖上绑上棉花做的”跪得容易“,不然跪完整个朝会,退朝的时候站都站不起来。
说完历朝历代上朝的规矩,下面来说说古代官员上朝的时间,古代官员上早朝可比现在人上早课上班惨多了,有的官员必须走路上朝,有的官员则大半夜就要开始出发上早朝,不要被电视剧里官员大白天上朝给骗了。
《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所有住在京城的官员都要上朝,古代交通没有那么方便,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古代又不是现在8、9点上班,他们大早上5点就要开始上早朝,还不能迟到,可不就要提前两个小时左右起床梳洗吃点垫肚子的早饭,然后再赶路到宫里上朝,来早的人就乖乖在宫门口候着。
其实唐朝也是早上5到7点的样子上朝,官员们也要大半夜出发上朝,唐朝晚上有宵禁,你要是起的太早也进不了城门宫门,只有听到凌晨3点皇宫正门城楼传出鼓声,宵禁解除,你就可以做好上朝前的准备。唐宪宗体贴官员这么早就要起床上朝,在宫外修建了一个”待漏院“,官员可以在此地等候上朝。下朝之后还可以去吃一顿叫”廊下食“的工作餐,没事的官员吃完还能回去睡个回笼觉。
唐朝的官员出行交通工具也做了限制,一、二品大臣和武官可以骑马上朝,文官可以乘轿出行,其他小官就只能走路上朝。能乘得起轿子的官都是有钱的官,《春明梦录》记载坐轿子的人一年要花的费用高达800金。因为一顶轿子至少要有4个轿夫,还得有轮换的轿夫,这就是一笔很大的人工费,而且坐着的轿车也需要花钱,大官都未必承受得起,小官就更加承受不了。清朝时期的曾国藩在当翰林院侍讲时,他也坐不起轿子,只能自己养马自备马车。
上一个早朝不只是官员们累,皇上也是一样的累,古代最敬业的皇帝,朱元璋肯定算一个,历史学家吴晗曾算过他1384年9月份,8天时间里批改了1666份奏折,处理了3391件事情,这些奏章和事情平均下来,朱元璋一天要批200份左右奏章,处理400多件事务。尽管朱元璋每天的事那么多,但他在位31年里还是天天上朝,与大臣一样半夜就起床,他上完朝之后又不能像没事的官员,还能躺到床上补觉,他还要批阅奏章,跟大臣谈事,一直要忙到太阳下山快晚上10点才有休息的时间。朱元璋不上朝的时间一般只有妃子或亲王、君王去世,才会留那么几天不上朝。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也想像他一样爱岗敬业,但他都有点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