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代人兼职成常态,宰相兼职留守官,皇太子也不能幸免

2020-11-26 22:32:18 作者: 宋代代人兼职

宋太宗以前,国家制度尚未定型,神宗时代的变法和大规模对夏战争,南宋时代长期与金、蒙古的战事,和平时期的政治设计难以满足战争需求,兼职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在这些时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总而言之,政治越稳定,事权合一的需求越低,兼职的形式也越规整,中央也更加倾向于以增设机构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于地方官员的兼职。

在两宋时期,不仅各级官员都有兼职,连当朝宰相也在所难免。宋代宰相兼政治类职务最常见且最多的是宰相兼中书、门下侍郎,其次,宰相还兼职留守官。三、宰相兼职的形式

1、宰相兼职监修

宋代宰相兼职监修国史、提举编修国史、实录、玉牒等史书,同时提举详定一司敕令等法典,容易凸显国家对于修史事务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宰相为显示自身才干,亦会尽早完成编修任务以获取皇帝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

故在宰相兼职修订史书与法典期间,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效亦十分显著。宰相兼职军事类职责主要是布防与应付前线战事,宰相不仅需商讨与参决作战策略,还需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工作,其所担职责极其重要,也极为琐碎。

2、宰相兼职礼仪

宰相兼职礼仪类职务的职掌极为繁杂,在皇家丧礼与册礼活动中,为增重其事,常由宰相主持其事,皇家祭祀大礼中,也常出现宰相的身影,主要任务是伴随皇帝左右行大礼。

宋代宰相兼职礼仪类职务与帝王的文化偏向关联很大,在皇帝崇尚道教文化,注重祭祀活动时,常由宰相主持祭祀大典,并由宰相负责修建祭祀场所,书写碑文、颂文等。

在皇帝推崇佛家文化时,宰相需承担润色佛教经典文字的相关工作,同时在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时,常由宰相兼职护送至祭坛。

宰相兼职在宋代大致经历了开创、发展、逐渐完善走向成熟的演变历程。不过在权相蔡京、秦桧等人野心膨胀和徽宗、高宗、孝宗等人对相权把控失当的背景下,导致北宋末年、南宋年间宰相通过兼职横揽了国家行政、财政与军政大权,造成了相权的庞大。

四、宋朝兼职出现对皇权的利弊

1、兼职提高办事效率

两宋时期官员兼职有许多积极方面的意义。中央政府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来源,从而提高行政的精确性,监司互察法的创设就是其代表。减少信息传递和执行成本,提高效率,由于多个政府机构的并立,倘若信息交流不畅,也会对职能部门造成困扰。

在和平状态下,通过牺牲一定的行政效率保持对地方的控制力,是中央政府的天然倾向,这当然无可厚非。

2、兼职的现象脱离皇权的掌控

随着路级监司地方化倾向的加强,中央所能掌握的地方信息随之减少,路级官员的兼职更强化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于是中央不得不以特派专使的形式保证对地方的掌控。

宋代的监司,既是地方的行政官员,又肩负着监察一路的重任,本身即具有较重的政治任务,例如,为了防止监司端坐治所,规定了以“巡历”为主的监察地方的模式。

熙宁年间,就因为巡历的期限太短,而有将淮南、陕西等五路分路的举措,以减轻监司的负担,该制度设计较为合理,因而得到长期执行。但如果监司兼职过多,既要处理繁冗的政事,又要在各处巡历监察,则未免有力不从心。

到了南宋后期,路级官员的兼职数量大增,无论是兼郡、监帅互兼或兼高层机构的兼职,都给实际任职的官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职事难以兼顾而请求免去兼职的事例多不胜举,以强调职事为目的的兼职,恐怕也容易沦为空谈。机构的精简使地方权力膨胀,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最终对中央集权造成损害。

无论是上到宰相,下到各路官员,两宋时期兼职这种特殊的政府行政是长期大量存在的现象。当我们发现南宋的兼职多过北宋,南宋初和宋末的兼职现象多于南宋中期;整个两宋时期,战时兼职多过和平时期,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