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其实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020-11-26 22:30:48 作者: 袁崇焕的“五

众所周知,袁崇焕在生前曾经向崇祯皇帝提出过一个“五年平辽”的军事计划,表示可以在五年的时间里消灭满清政权,彻底收复辽东。

一年后,袁崇焕就被崇祯皇帝撤职下狱,后来凌迟处死,他的“五年平辽”计划自然也就化为了泡影。长期以来,对于袁崇焕的这个雄心勃勃的作战计划,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袁在说大话,认为这个计划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都不在少数。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本人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觉得袁崇焕的这个“五年计划”其实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然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来做保证。下面就提出我的这个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这个“五年平辽”计划到底该如何实现,袁崇焕是有具体措施的。简单地说就是六个字:“凭坚城,用大炮”。

袁崇焕的计划是:以锦州城为起点,向东每隔若干里就修筑一座堡垒,在里面放上红衣大炮,诱使八旗兵来进攻,明军在里面坚守,用大炮杀伤敌人,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站住脚以后,就继续修筑堡垒,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如此坚持下去,最终的胜利就一定是属于明军的。

这个作战计划显然是袁崇焕通过宁远等战役总结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打法打中了清军的要害,是当时唯一可行的能够彻底打败满清王朝的方法。

为什么说这种打法打中了清军的要害呢?

这是因为像满清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无论是以前的匈奴、突厥,还是后来的契丹、蒙古,包括建州女真在内,他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人少!

虽然游牧民族的战斗力非常强,每个士兵都能对中原军队以一当十。但他们就是人少,他们输不起。一个所谓“强大”的游牧民族往往全族的人口也就只有十几二十万,能打仗的人不过两三万而已。只要吃到一个大败仗,兵力损失上万,那么这个民族往往就一蹶不振了。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唐朝武则天年间,契丹曾经一度强大,南下攻掠,唐军也连吃败仗,损失了许多大将。后来武则天发了狠,调集了倾国之兵去与契丹决战。后来一战获胜,契丹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威胁唐朝,差不多两百多年以后才慢慢恢复过来。

以往的匈奴、突厥也都是这样,被中原军队大败一次,就彻底垮了。甚至建州女真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明朝成化年间,努尔哈赤的先祖爱新觉罗·董山曾一度强大,但是遭遇到明军“成化犁庭”的打击,建州女真也垮掉了,过了差不多二百年才又重新崛起。

我们看努尔哈赤本身的作战,他1619年取得了萨尔浒大捷,但是到了1621年才对沈阳和辽阳发起进攻,攻克辽沈两地之后,又过了一年,才又发动了广宁战役,基本上夺取了整个辽东。后来,他又经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这才杀到了辽西走廊,来到了宁远城的脚下。

为什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捷后不一鼓作气直接把整个辽东给拿下来呢?再笨的指挥官也知道乘胜追击的道理啊!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做,道理其实也是明摆着的,那就是他自己的伤亡也很大,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补,等到女真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补充进军队,这才能继续作战。后面的皇太极作战也是如此,每一次对明朝的进攻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能实现。

这样的事实说明,清军是苦于人力缺乏的,也是承受不起大规模的伤亡的。所以我们才说袁崇焕的“凭坚城、用大炮”的堡垒战术打中了清军的要害。

另外,抛开人力资源不谈。袁崇焕的“凭坚城、用大炮”的堡垒战术也打中了清军后勤供应能力差的要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