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如何看待荀或?荀或的后代能否继承他的才智?有趣的是:

2020-11-27 00:51:45 作者: 历史学家如何

荀或的儿子当中,长子荀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此外,荀恺和荀粲都是魏晋时期杰出著名的文士。

荀彧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与此同时,他不幸的结局也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投机的野心家,而是具有高尚政治道德的士人。他有运筹帷幄的才智,但同时也是把忠君的道德观念深入骨髓了的。

有趣的是,历代文人对荀彧的评价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度。晚唐文豪杜牧在《题荀文若传后》一文中认为,荀彧的死有咎由自取的成分,因为曹操功勋卓著,是拯救苍生的人,荀彧不应该和他对抗。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则表示了相反的态度,他在《志林十三条·论古·武王非圣人》一文中对荀彧作出了高度评价。苏轼认为,荀彧给曹操出谋划策,是希望他能够用仁义来平定天下;他反对曹操加九锡,是对“文王之道”的忠实践履。在苏轼眼中,荀彧既有张良的才智,还有伯夷那样的人品。

嘉靖元年(1522)壬午评本的《三国演义》对荀或的评价延续了苏轼的态度,叙述者在论赞诗中赞叹他“忠心怀恨死,天下尽悲哀”。可是,在明末流行的、托名李贽的评点本中,此处增补了一首由明代文人周静轩写的诗歌,写道“王佐才华天下闻,赤心事贼建奇勋。魏家社稷安排定,临没无颜见汉君”。这就对荀彧侍奉曹操的人生选择表示了一定的道德非议。

在清代的毛宗岗评本里,周静轩的诗歌又被删改,写作“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今天通行的《三国演义》,对荀彧的评价就是这个样子。由于强烈的尊刘反曹的正统观念,荀彧得到了更低的评价。

可见,不同的时代所形成的不同主导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同一个客体的态度。荀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读者应该给出忠实于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