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统一天下以来,朝廷里的很多官员们建议他把李世民立为太子。李渊也曾经这么询问过他,结果反而是遭受到了李世民的回绝。对此很多人对此会感到很多疑惑,说若是有些人这样建议过,为何不能放开说出来呢?通过一系列合理的猜测,提出首次倡议的人,可能就是刘文静吗?他就是第一个被唐高祖赐死的人,或许按照当时的那个状况,他第一个提出这样的建议之后,很多朝廷百官也会随之应和。说是这么说的,那么他们当真是附和这么简单吗,而且大家还能这么凑巧地说到一块去呢。李渊当时还是非常的理智的,不会把这些附和的人都清楚地记住,并且认为他们是李世民的眼线。在此当中有很多来自太原,对李世民的爱戴也是很自然的,更何况当时的李渊也有这样的心思,想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所以很多人也没有顾虑很多。而往后想起这些事情,大概都记不得了吧,但是对于那个领头羊却是印象深刻的。所以,刘文静被赐死也是非常的合理。
按照以往的历史,一般情况下一个朝廷刚开始立封王时,大多数都是用古代一些大国的国号,到了后期可能是因为都用完了,所以开始用其他的字了。于是,什么王都有了,让小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太平天国的,听王、就王、畏王、梯王、顶王、补王、对王。按照小编的一个朋友来说,估计是把当时认识的所有汉字都用上了一遍吧。相比较这些来说,李世民的“秦王”给人就感觉非常的威武,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个强大、统一六国、独霸天下的秦国。后来他的玄甲兵也是全体黑色五张,和秦朝当时一贯用黑色有点相似之处,让人感觉到了一股“秦”王都有的气息。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这会不会是李渊的潜在用意呢?从他给元吉的封号就知道了,封号为齐,是战国时期仅次于秦的一个大国。
但是,“齐王”在唐朝却并没有特别威武,好像凡是齐王基本上结果都不是很好。其中包括了李元吉、李祐,还有李倓死后也被封为了齐王。当时唐朝末年的时候也有人被封为岐王,李茂贞就是一个,但是当时唐朝已经没落了,局面已经无法挽回,加上他并没有什么皇室血统,常常没有在考虑的范围之内。玄宗的弟弟李范也被封为岐王,他不但平平稳稳地过了一辈子,而且还获得了“好客”的称号,杜甫、王维等一些诗人都常常出入他的宅子。在他死之后还被追封为“惠文太子”,真的是好命呀!
虽然同音,但是字系不一样,居然有这么大的差距。当时忙于统一的李世民,是唐高祖的一张王牌,也是嫡系部队的。不过这里小编也不说这么多他的胜利,他唯一一次的败战就是讨伐的第二站。是开国以来的第一次败仗,失败的原因就是李世民生病了。他这一病,改变了一切方针,最后失败了。李渊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追究,对于他的一贯作风也是十分清楚的。相反李元吉丢了太原,他要负的责任非常大。所以李渊处罚了他,而对于李世民却是置之不理。
小编观点:对于李世民的失败,李渊直接把责任推掉了别人的身上。当然李渊也没有做得很过分,毕竟李世民还为他们求情了。由此看来,这么多年以来,以二十岁这么年轻的年纪稳定了天下,李世民不是单独的那一个人,但是能够稳定天下,他却是只有一个人。小编的内容就少告终了,各位是否有对这方面有感兴趣的呢?是否在你们工作之余增添了一些知识呢?若是各位喜欢的可以给小编留言哦!若是各位有什么新鲜的见解可以一起研究一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