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龙城胖达,文史爱好者。擅长通过“派系论”和“人物简历”解读历史,以“换位思考”方式快速“身临其境”历史人物。希望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兴趣爱好,用点滴文字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广大同好交流、分享自己观点。
“高迎祥证明了子午谷行不通”,这种说法或有误……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所以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
本文的观点,“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不在计谋本身,而是在攻守双方。
现在大多数反对“子午谷”行不通的理由是拿“明末闯王高银祥失败”做例子,下面就来具体分析。
第一:进攻的两方(魏延VS 高银祥)
魏延
《三国志· 蜀书· 魏延传》(蓝色是原文,黑色是翻译)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率领)部曲(私人武装)随先主(刘备)入蜀,数有战功,迁(被任命为)牙门将军。
先主为(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张飞也心想必定是他自己)。
先主乃拔延(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
先主大会(刘备大宴)群臣,问延曰(问魏延道):“ 今委卿以重任“(现在对你委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你作何打算)?”
延对曰(魏延回答说):“ 若(如果)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请让我为大王您去抗击他);偏将十万之众至(如果是其他将领带领十万人马前来),请为大王吞之(请让我为大王您把他们吞并)。”
先主称善(刘备闻言叫好),众咸壮其言(众人也都觉得他出言豪壮)。
先主践尊号(刘备称帝后),进拜镇北将军(又升魏延为镇北将军)。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 年),魏延封都亭侯。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 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使延(派遣魏延率军西进)西入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战于阳溪,魏延大破淮等,于是被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分析:
由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几个信息:
1、 魏延在追随刘备之前,已经有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说明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
2、 既然是私人武装部队,就不能没有根据地驻扎,有根据地,说明有一定的民政管理能力。后面被刘备任命为汉中的军政一把手,也是 论证了1 、2两点。
3、“东汉末年分三国”,投靠曹操、刘备、孙权的都是有眼光的,投靠其他人,都是战败被杀的。魏延有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和根据地,却选择投靠刘备,说明具有大局观和政治眼光,知道跟着刘备走有好前途,后面封侯拜将,也是证实了这点。
除了上面三点,从历史,还可以得知: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之前,“刘备军政集团”投靠荆州江夏太守刘琦(已故荆州牧刘表的嫡长子);
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赤壁之战”之后,刘琦病逝,江夏被东吴吞并;“刘备军政集团”攻打“荆南四郡”;
这个时候年仅25岁的魏延就看出了刘备的“前途”不可限量,率领自己的亲兵,投靠了“刘备军政集团”。
要知道之前,刘备一直是“丧家之犬”,先后投靠刘焉、公孙瓒、吕布、袁绍、刘表等人,也自立多次,一直被曹军四处追杀;可是魏延却把自己的前途押宝在了刘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