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权倾一时的大太监刘瑾被凌迟处死

2020-11-30 10:27:29 作者: 历史故事——

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据《明通鉴武宗》记载:“辛丑,兵科给事中屈拴,请颁行刘谨所定《见行事例》,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诏'‘下廷臣议行’。”据《明史列传》记载:“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如此看来,刘瑾的变法并非小打小闹的改动,而是涉及六部中的四部,包括人事、民事、军事方面共85项措施。刘谨的改革措施还包括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刘谨组织编纂了《通鉴纂要》,此外,调整过各省的科举录取名额,增加西部地区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录取人数,降低了江西录取人数。

不过,对于专权太监,正史从不可能有丝毫正面评价,所以其《见行事例》所拟的改革措施及成效如何,史料基本不载。我们只能从一些其他的资料才能有所了解。如刘瑾设立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把“八虎”中的七虎都得罪了,不容于同行;他设立“罚米例”,对失职官吏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为手段,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却把官僚系统都得罪了;他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却把地主阶级得罪了;在边防方面,他“设文职大臣总制三达,镇、巡以下皆受节制”,这又得罪了武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身为太监的他,却禁止太监干政,限制宦官权力。他的亲信,全是内阁学士焦芳、刘宇、曹元,尚书毕亨、朱恩等,并无一个宦官,这为他的倒台埋下祸根。

刘瑾掌权,发起一系列税收改革增加国家收入。正德五年(1510年)3月,大理少卿周东等一批官员被派到宁夏度田、实行刘瑾新设的军队税,因周东谄媚刘瑾,敛财很多,竟将五十顷当作一亩计算。驻宁夏的士兵愤恨于有关惩罚逃税者的命令。安化王朱寘鐇(zhìfán)见有机可乘,开始与不满的军官谋反,武将们多愿意追随朱寘鐇。朱寘鐇又令人结交平虏城戍将及素日所厚待的千户徐钦等人。1510年5月12日夜,朱寘鐇邀请来宁夏的官员们赴宴,周东、安惟学推辞没到。酒酣,何锦、周昂率牙兵入内,仪宾韩廷璋等率伏兵杀出,在座上杀赴宴的太监李增、少监邓广等人,擒住姜汉,姜汉奋起怒骂不屈,也被杀。朱寘鐇自此开始作乱。

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杨一清在任期间因修建边疆防御,明武宗很是赞赏并发帑金数十万使其完成防御工事。太监刘瑾因杨一清不依附自己,而弹劾杨一清,他被迫借病辞职。之后刘瑾诬陷其冒领浪费边疆费用,而被逮捕入诏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护方才救出。张永原来是刘瑾的党羽,后来不满刘瑾的所作所为,有了矛盾。刘瑾亦发觉张永越来越不归附自己,于是在武宗面前挑唆,要把张永赶到南京,而且要连夜起程,不准再入宫。张永知道后,对武宗诉说刘瑾陷害自己,武宗召他们二人对质。争辩中,张永拳击刘瑾。武宗命谷大用摆酒为他们调解,这样,由于皇帝的干预,一场风波算是过去了,但两人的矛盾实际上在加速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