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之燕王喜:屡战屡败,导致燕国走向灭亡

2020-12-20 16:06:47 作者: 《大秦赋》之

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赵国派大将李牧攻击燕国,攫取燕国的武遂、方城。剧辛原先居住在赵国,与庞暖友善,不久流亡到燕国。其时赵国屡次被秦军围困,赵国大将廉颇脱离赵国,赵国录用庞煖为将军,燕王喜见此想趁赵国的窘境而攻伐赵国。燕王喜向剧辛咨询,剧辛说:“庞暖简单抵挡。”燕国派剧辛率军攻击赵国,赵国派庞暖迎击,抓获燕军二万人,杀死剧辛。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庞煖和李牧可谓赵悼襄王麾下最厉害的两位武将了。而在正史上,不管是庞煖仍是李牧,都曾率军打败了燕国,攫取了燕国的边境。

再加上被赵悼襄王赶出赵国的廉颇,能够这么说,赵国的名将,都在对战燕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而这,天然是燕王喜的最大败笔了。关于燕王喜来说,原本能够联合赵国,以此抗衡强壮的秦国。可是,他偏偏在赵国元气大伤的时分乘人之危,这导致燕国和赵国的联系不断恶化,也让燕国在秦灭六国之前,就现已虚弱不胜了。

终究,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秦国攻燕,兵临易水(河北省易县)。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等人以献督亢之地图和秦将樊於期首级之名,图刺秦王政,图穷而匕见,成果工作暴露,刺杀秦始皇嬴政的方案没有成功。关于荆轲刺秦的方案,尽管是由燕太子丹主导的,可是,这里边应该离不开燕王喜的私自支撑,至少没有明面上的对立。在公元前227年的时分,秦国名将王翦现已消除了赵国,也即失去了赵国的屏障,燕国现已感受到秦国带来的灭国压力。所以,燕太子丹期望经过荆轲刺秦,以此来阻挠秦灭燕国的成果产生。当然,这一切只能说是白费了。

荆轲刺秦失利后,秦始皇嬴政冲冠一怒,当即派王翦率军伐燕,公元前226年十月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而且杀太子丹献秦以求和。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破辽东活捉燕王喜,燕国自此消亡,这意味着燕王喜成为燕国的亡国之君。总的来说,在战国后期,燕王喜对外出动军队可谓百战百胜,不只没能阻挠秦灭六国的趋势,反而由于和赵国长时间作战,让秦国坐收渔翁之利。从这一视点来看,燕王喜几乎是坐视燕国走向消亡,一点点没能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