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读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你就知道答案了

2020-12-20 19:18:44 作者: 清朝灭亡的原

清朝消亡的原因,可以用托克维尔在《旧准则与大革命》中说到的一个悖论来总结:

想想清末十年,新政如火如荼地展开,废科举,兴实业,建新军,改官制,并且在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撑下,推广预备立宪,各地咨议局纷繁兴修,宣扬立宪,局势向好。

这不正是清朝开端变革的时间吗?

但这里有一个条件,即坏政府,怎样界定一个政府是好是坏呢?

一个坏政府,未必便是一个让公民生活得很差的政府。不管是历史上,仍是实际中,处在水火之中中的公民许多,但他们之中的适当一部分人未必就必定以为自己的政府是坏的。即使在外人看来,这个政府或许真的是坏透了。

什么是坏政府呢?简略来说便是失掉公民信赖的政府。何为失掉公民信赖?便是政府失掉公信力,不管说真话仍是说假话,做好事仍是做坏事,都不会被认可。这样的政府就陷入了“塔西佗圈套”,便是一个坏政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末政府便是一个坏政府。晚清以来,清廷并非无所作为,但总的趋势是公信力不断被透支,并被更多有识之士宣传为无能的政府、洋人的朝廷。尤其是在1900年庚子之乱后,民众尤其是士绅阶级对清廷的不信赖感达到了极点。更要命的是,当地督抚对清廷也不再信赖。而之后清廷最终十年的控制,基本上就陷入了“塔西佗圈套”,不管做什么,都很难拯救士绅阶级的心。

更何况,清廷在这十年昏招迭出,尤其是1905年废掉了科举,导致广阔士绅阶级就此掉头而去,完全失掉了控制根底。加之慈禧、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流政治家死去,清廷再也没有稳健政治家掌舵,取而代之的是以载沣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政客,他们毫无政治经历,妄图匆忙上马立宪,停息物议,但又惧怕失掉权利,更不肯做出让步,与立宪派共享权利,所以才搞出皇族内阁这样一个怪胎,所以完全失掉了立宪派的支撑,成为真实的孤家寡人。

事实上,载沣等人匆忙上马立宪,自身便是一个过错的决议计划。由于立宪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求相关的经济、教育、文明上的配套变革跟上,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阔、国情杂乱且又具有数千年专制准则史的国家,更应该在掌握权利的根底上,以愈加稳重、稳健的情绪去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