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道贺和平宴(清末年画)
众所周知,差点掀翻清王朝的和平天国,最终是被曾国藩和他的湘军熄灭的。当然,一个好汉三个帮,曾国藩能成此大功,除了个人的要素,更有赖于他周围的一批能臣猛将。
在湘军名将之中,最能打的当数罗泽南。此人从咸丰三年(1853年)开端带兵,短短四年时刻,带领湘军转战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巨细二百余战,破城数十座,简直攻无不克,还屡次以少胜多,可谓湘军的榜首“战神”。他不只通晓战术战法,战略眼光也十分高超,屡次帮曾国藩拟定战略规划,修正军事布置,对整个战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泽南(1807—1856年)
但是,纵观罗泽南的终身,你会发现他不仅仅“战神”,更是一位“奇人”——命奇,才奇,志奇,功奇。
罗泽南在四十五岁之前,甭说“战神”,恐怕都没有谁会把他和“交兵”联系起来。由于那时的他仍是个一文不名的穷秀才,其身世之苦,遭受之惨,比今日勉励电影的主角还有过之。他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家境极穷,晚上连灯都点不起,只好在月光下读书。在他成年之前,母亲和三个哥哥就先后饥寒而死。他从十九岁就开端教学养家,但仍然捉襟见肘。二十九岁那年,更大的冲击接踵而来:由于饥馑,三个儿子都饿死了,妻子哀痛过度,双目失明,耳朵也半聋了,疾病缠身;他自己也终年腰背酸痛,但又没钱买药看病……虽然日子如此困难,罗泽南却一直没被压垮。他坚持一面教学营生,一面废寝忘食地苦读,还常常以“何妨年少历艰苦”自勉。
家里穷倒也罢了,假如能早点科场兴旺,转瞬就能够改变命运。偏偏罗泽南的考运又实在太背:他前后七进考场,屡试不第,三十多岁才中了一个秀才。尔后仍然以教学为生,遇到歉岁,仍是无米下锅。假如没有和平天国,他很可能会以一个教学匠的身份老死林下。
罗泽南屡试不第,是由于才学不行吗?非也。明清是以陈腔滥调取士,许多有真知灼见的人往往不善此道,甚至对陈腔滥调不以为然。罗泽南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并且志趣远大,他虽然也研习陈腔滥调文,却把首要精力放在“经世致用”的真学识上,一面重复研读儒家的“性理”之学,不断修身养性,一面潜心研讨其他范畴的“有用之学”,对地舆、地舆、兵书,甚至盐务、漕运等,“无不探其原委”,取得了很高的学术造就,还写了许多专著。因而,虽然仅仅一个秀才,但许多有志青年都慕名而来,拜他为师。
了解这些,咱们就不会对罗泽南从秀才到“战神”的改变太感突兀。
和平天国
时机只喜爱有预备的脑筋。和平天国的迸发,给罗泽南供给了一展志向的绝佳舞台。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募兵创建湘军,而罗泽南也以自己的弟子为主体,敏捷拉起一支部队,与曾国藩精诚合作。所以,罗泽南在湘军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将领,而是一位元老级的创始人。
正如有人点评曾国藩时所说的,罗泽南在军事上的成功,其实和曾国藩相似,靠的不是天才,而是“学识”;不是纸面上的死学识,而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曾国藩
首要,罗泽南和曾国藩相同,是一个“理学”我们。今日人们提起理学,总以为它封建陈腐,禁闭思维,其实不然。作为儒学的延伸,理学特别重视涵养心性,磨炼毅力,即所谓“治心”。真实的理学大儒,经过心性的修炼,能够具有极端强壮的毅力力,做到置生死于度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一同又能参透事物规则,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战场上,罗泽南能够说把理学的这些精华用到了极致。他交兵从不怕死,胡林翼说他“每战必先,忠勇冠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能一直做到不动“心”,一直脑筋冷静,剖析战况丝毫不差。有人曾问罗泽南制胜之道,他轻描淡写地说:也没啥特别的,只需熟读《大学》“知止然后有定,定然后能静,静然后能安,安然后能虑,虑然后能得”,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