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隆唐宋,探访紫金山明太祖孝陵

2020-12-20 19:23:12 作者: 治隆唐宋,探

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坐落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坟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全国,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我国规划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天然调和一致,抵达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我国传统修建艺术文明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异模范。

今日跟着老猪的镜头,探寻这个奥秘陈旧的帝陵。

亲自亲眼调查前史的痕迹,亲手接触年月的痕迹。

此次打卡点: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明陵探寻系列:治隆唐宋。

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其规划庞大,修建宏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坟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高耸,楼阁绚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次南巡抵达金陵,亲往孝陵拜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其谒陵情绪之恭顺,礼数之爱崇,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下江南拜谒孝陵,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至今犹存。(但留意看,此碑有显着开裂被修正的痕迹,原因后面会解说)

明清鼎革,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位置。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亲往谒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称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此碑为乾隆所题写。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烽火简直让明孝陵地表修建毁于一旦,康熙手书御碑倒地破碎。

清同治三年九月,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奉诏祭陵,着手修正明孝陵。其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修理实践需白银20万两,可是清朝财务窘迫,成果最终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修理,“治隆唐宋”御碑被扶起粘合。

在阅历那场太平天国之乱后,明孝陵阅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修建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园的格式仍保留了原恢宏的气度,地下墓宫无缺如初。

陵区内的主体修建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含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修建遗存,坚持了坟墓原有修建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无缺性。

原明代孝陵殿毁于烽火,尚存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64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其时该修建之庞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