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反复提到雍城,这个地方对秦人为什么如此重要?

2020-12-20 21:47:30 作者: 《大秦赋》中

雍城的城址平面大致为正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城内有8条主干道,横向、纵向各4条,宽8-10米,将城内分为25个区域。雍城内有奢华的宫廷,其奢华在传世史籍中也是有记载的,相传戎族领袖在秦穆公时抵达雍城,曾感叹道:“使鬼为之,则费神矣; 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雍城对秦人的含义,不只限于一座简略的国都,而在于这儿是秦人精神世界维系之地点。古代我国考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非常垂青祭祀,在先秦时代,国家祭祀更是头一等的大事。而秦人的祭祀群,就在雍城。

雍城宫廷恢复

瓦窑头宫廷遗址在今陕西凤翔城关镇瓦窑头村。该宫廷契合我国传统宫廷前朝后寝的规划,前后共有五道门。其布局根本契合《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划思维。

今凤翔城关镇马家庄第九乡民小组北,发现了一个大型的修建群,即马家庄宫廷遗址区。这儿便是旧日秦人的祭祀区,主要有4座宫廷遗址:其间1号宫廷遗址在城中中部偏北,占地6660平方米,专家判定为宗庙遗址;2号遗址遗存物太少,无法区分;3号遗址在中部北偏东,判定为祭祀社稷之处;4号遗址坐落中部以东,也无法判别。专家推定2号、4号为寓居的宫廷。

《礼记·曲礼》云:“正人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这是抱负的修建方法。雍城前期的瓦窑头遗址,根本遵从这个理念,雍城宗庙等祭祀的当地在城的正中间,而其寓居的当地却相对比较偏僻。可是马家庄遗址的宫廷规划却偏离了这种规划的抱负,祭祀场所和宫廷根本是交杂的。这也阐明春秋时期的确是礼崩乐坏,秦人开端“重皇帝之威”,没有把祭祀放到至尊位置上。

大秦赋 雍城宫廷

四、脱离雍城

到了战国时期,首先变法强壮起来的魏国屡次对秦国用兵,侵占了秦国很多土地。为了改动这种现状,秦献公时就开端革新,可是宗室的保守实力过于强壮,所以他决议迁都,以便于变法。他将国都迁到关中平原东部的栎阳。但栎阳坐落谷地,常常受洪水侵袭,且简单被敌军袭扰。其子秦孝公时,就将国都迁到了咸阳。咸阳坐落关中平原中部,背水靠山,并且坐落交通干道中心,其周围多大山盘绕,可作为天然的屏障。绝佳的地舆条件是秦孝公挑选迁都咸阳的重要原因。

大秦帝国 秦孝公与商鞅

秦国在将国都迁离雍城之后,雍城对秦人来说仍有重要含义。由于秦的坟墓和宗庙都还在雍城。雍城在为都的几百年中,很多秦人的先人都葬在这儿。所以子孙的秦公、秦王,每年都得来此祭祀。秦始皇22岁行冠礼时,还必须去雍城,可见此地对秦人的重要性。除了祭祀先人,秦人祭祀神灵的场所也在雍城,秦人在雍城邻近树立了雍五畤,用来祭祀六合等最高神灵。而在古代社会,祭祀神灵无疑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文史君说

定都雍城,关于秦人的开展有着严重的含义。自从秦德公迁都雍城后,秦的前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尤其是在秦穆公时期,委任贤才,向西持续对西戎作战,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向东活跃扩张,将秦的东方边界线推进到黄河,开端活跃与华夏的诸侯国往来。可以说,秦是在立都雍城后,十几代秦王励精图治,才使秦国强壮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正是由于久居雍城,秦在迁都咸阳之后,雍城仍是秦的祭祀中心,是秦人精神世界维系之地点。

参考文献

杨曙明:《雍秦文明》,我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王公然:《秦迁都于强盛之联络研讨》,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徐卫民:《秦都雍城及前史作用研讨》,《秦汉研讨》(第七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