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是唐代后期呈现的当地军政长官。唐代时,驻扎各道的武将称作都督,其间带使持节者称作节度使。
唐睿宗景云二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之后节度使成为正式的官职。唐玄宗开元年间,又设立了陇右、平卢、碛西、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岭南、剑南9个节度使。因唐朝强盛,对少数民族失掉警觉,此刻的节度使多有少数民族担任,且往往封郡王。节度使刚开始只要军权,并无权干与当地行政。后逐步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辖区内当地行政长官各州刺史均受其控制,有的爽性兼任驻在州之刺史。
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使安禄山伙同史思明发起“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后,全国节度使遍及,多为“安史之乱”中暴乱或平叛武人。其不受中心控制,军政人事,皆得自专,父死子继,构成藩镇割据的局势。
五代时期,各地节度使摇身变为浊世军阀,中心政权的拥立与抛弃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树立者均为节度使。宋代赵匡胤以文治国,节度使逐步成为虚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