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年前后,命运与国运相连的两人,女人的哀嚎不应全由太宗背锅

2020-12-22 14:29:32 作者: 975年前后

这首辞略微平复了李煜的痛,挽回了小周后消灭的心,但是却也带来了杀身之祸。赵光义怕养虎为患,所以毒死了后主李煜,如此不只能够处理掉政治危险,还能将小周后占为己有。仅仅他轻视了小周后的烈女之心,本来苦楚的活着是因为对李煜的挂念,期望犹在,而现在牵肠挂肚的人不在了,满院的凄婉哀凉,是时分解脱了。赵光义的威逼利诱让小周后挑选了追逐李煜而去,公元978年,李煜逝世后的同一年,这个神彩端静,美丽特殊的小周后与世长辞了。

在整个事情傍边,人们对李煜是不幸可恨,对小周后是深表同情,而对赵光义是大加抨击。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堂堂南唐帝王,仰人鼻息成为了赵光义的阶下囚,让自己的妻子出卖肉体出卖魂灵来换得自己苟活,这是悲痛是不幸,也是无法,这正应了那句话不幸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玩物丧志,不能头戴皇冠而承其重,落得国破家亡实自取其祸,仅仅不幸了那倾慕交给的小周后。

有人说,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时隔一百多年后,产生了靖康之变,拿手文艺的徽钦二帝被掳走,连带着不少的朝臣以及数千宫娥妃子都成为了金人的阶下囚,在金朝,徽钦二帝受尽了不人道的待遇,而随之而来的妃嫔宫娥更是流浪为金人泄欲的东西,其沉痛比之小周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而两相比照,人们用精神胜利法而为小周后报不公,鸣不平,欢心鼓舞。其实细细想来,大可不必,靖康之耻,这是华夏的又一次灾祸,是粗野对文明的又一次掠取,金人确实霸道,但是宋廷的控制也是极端迂腐,徽钦二帝醉心于马球、文艺,而对金人昂首,就算亡国也是其自取其祸与人无尤,仅仅不幸了其时的大众和有报国之志的仁人志士。同理,宋太宗赵光义的做法确实是令人憎恶与作呕,但是南唐后主李煜占有南唐如此国力,却不想着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而整日埋首于女性堆中,只知诗词歌赋,音乐创作,成为阶下囚也就无可厚非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全国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从旁边面来描述后主李煜以及靖康之耻,可见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