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老将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2020-12-22 19:19:21 作者: 唐朝老将哥舒

安禄山的叛军连着进攻了好几个月也没攻下潼关,史思明在河北又敌不过郭子仪和李光弼,他又气又急,乃至懊悔谋反了。

眼下,只需哥舒翰好好看护潼关,比及远在河北的郭子仪等人攻下安禄山的老巢后,大唐的危机就会化解。谁知在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他和杨国忠的联系恶化了。

其时杨国忠不得人心,他惧怕手握重兵的哥舒翰会对他晦气,所以他想了一个损招,据《资治通鉴》记载: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然后无继,如果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练习。”

杨国忠挑选了三千人来维护自己,然后又派自己的心腹杜乾运亲身指挥,借此来防范哥舒翰。

远在潼关的哥舒翰知道后气坏了,原本他还挺喜爱杨国忠,究竟曾经杨国忠对他挺好的,这下他完全愤恨了,自己辛苦地在前方作业,杨国忠却在朝廷里搞小动作。他便找了个理由把杜乾运召到了潼关,然后借机杀掉了。从此哥舒翰与杨国忠完全分裂。

杨国忠作为大唐的宰相,却一点点没有大局观,他被哥舒翰惹恼后,便专心想着怎么报复,全然不顾大唐的安危。为了除去哥舒翰,他只能借刀杀人了,所以没过多久,有人向李隆基主张,让哥舒翰带兵克复陕郡和洛阳。

这一看便是杨国忠的诡计,他知道安禄山的叛军势不可挡,哥舒翰一出潼关必死无疑。谁知李隆基居然信任了馋言,非要让哥舒翰出关。

哥舒翰决断拒绝了,连远在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都竭力对立,据《新唐书》记载,两人是这样说的: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缺乏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全国怠矣。

总归一句话,那便是只需哥舒翰不出关,长安就没风险。但是杨国忠却劝说李隆基不可让哥舒翰延误战机,模糊的李隆基便命令‬让哥舒翰有必要出关。

君命不可违,即便哥舒翰知道他将会和高仙芝、封常清一个下场,他也只能抛弃潼关。就这样,他痛哭着带着手下近20万乌合之众出关了。

走了三天,20万人抵达了河南灵宝的西原,这儿北有黄河之险,南有崤山阻挠,中心仅有一条狭隘的隘道,长达七十里,这样的地势对大规模的部队很不友爱。

果不其然,哥舒翰的部队大北于叛军,所有人死的死,跑的跑。公元756年6月8日,一个晚上的时刻,20万人就剩下了八千人。这一天,也成为了哥舒翰人生中最漆黑的一天。

当他跑回潼关后,叛军也追来了,这时哥舒翰手下的一个叫火拔归仁的藩将知道这八千人底子就守不住潼关。为了活命,他联合其他几个苟且偷生的人将哥舒翰给绑住了,然后献给了安禄山。

旧日仇人相见,安禄山分在眼红,他大笑道:“你也有今天啊!”

此刻的哥舒翰已没有了往日的英雄气概,他跪地求饶,据《资治通鉴》记载,他是这样说的:臣肉眼不识圣人。今全国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使以尺书招之,不日皆下矣。

所以哥舒翰便写信提安禄山招降其他将帅,谁知所有人都回信让哥舒翰赶忙以死谢罪。

哥舒翰失望了,安禄山以为哥舒翰的做法毫无效果,就把他给软禁了。后来安禄山被安庆绪杀戮后,哥舒翰也被安庆绪杀戮了。

一代名将,被俘后居然如此脆弱,但是他究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会惧怕,不是每一个人在面临逝世时都能大义凌然,他不应该遭到苛责,由于李隆基、杨国忠还有安禄山才是这场不义战的元凶巨恶。潼关失守后的后果

潼关失守后,全国轰动,各地的守军纷繁出逃,可以捍卫京畿的力气化为乌有,长安城危如累卵。

6月十日,杨国忠主张李隆基向西南方向跑,逃到剑南道,李隆基也没有更好的挑选了,他便赞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