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老将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2020-12-22 19:19:21 作者: 唐朝老将哥舒

潼关是关中与华夏之间的通道,极难霸占,失之则关中必危。而哥舒翰又是一代名将,他原本可以守住潼关,却由于政治斗争而败给了安禄山,从此陨落。哥舒翰与安禄山等人的恩怨

哥舒翰的人生阅历可以说是十分勉励的。他本是一位富二代,父亲是安西副都使,母亲是西域于阗国的公主,家世显赫,所以哥舒翰从小过着充足的日子,不必为生计忧愁,每日只知道赌博喝酒,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就这样一向继续到了40岁。

40岁这一年,他的父亲逝世了,按规则,他要在长安为父亲守丧。也正是在这儿,富二代哥舒翰总算领会到了什么是人世冷暖,人到中年的他总算恍然大悟,所以他开端发扬蹈厉,并投身兵营中。他一战成名,威震全军,从此人生便青云直上了。

唐玄宗在位时,十分重视边远地方的安全,哥舒翰为捍卫唐朝边境立下了丰功伟绩。所以唐玄宗十分欣赏他,他也从一名一般的战士生长为了一名郡王。大唐开国以来,只需他和安禄山这两个异族人士获得了这份荣誉。

也正由于‬这样‬,他和安禄山、安思顺兄弟的联系十分欠好,相同与安禄山有矛盾的杨国忠便趁机撮合,据《旧唐书》记载:时杨国忠有隙于禄山,频奏其反状,故厚赏翰以亲结之。

在杨国忠的优待下,本就与安禄山有矛盾的哥舒翰愈加恶感安禄山了,反而与杨国忠更亲近了。但是,古人有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哥舒翰与杨国忠的友谊保持了几年后,便毁于安史之乱。乃至由于杨国忠和安禄山,哥舒翰连命都搭上了。潼关有多重要

潼关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相同,都十分难以霸占。东汉末年,阅历代屡次营建,潼关总算在函谷关邻近被建立了起来,闻名的函谷关就被抛弃了。

其实早在东汉初期,隗嚣想要割据陇西,部将王元便劝他封闭函谷关,据《后汉书》记载,王元是这样说的: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以待四方之变,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

而到了东汉末年,凉州诸将称霸关中,曹操前来征伐张鲁,马超便带领十万大军镇守潼关,使得曹操久攻不克,只能北渡黄河,然后渡过渭水进入渭南才有了喘息的时机。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了马超。

这是潼关第一次阅历战役,尔后的几个世纪里,这儿见证了无数次的战役。历代名将都理解潼关的重要性,到了唐朝,李隆基等人天然也理解这个道理。安史之乱迸发后,安禄山的叛军从河北向西直奔长安而来,但是想要占领长安,则有必要先占领潼关,也正由于有潼关的存在,安禄山谋反后,李隆基还能守着杨贵妃平静地在长安日子。

哥舒翰镇守潼关之前,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先行东征抵御安禄山的叛军。但是大唐的大众享用了太久的充足日子,一旦到了战场上全都是乌合之众,他们底子抵不过久经沙场的叛军。

封常清地点的洛阳沦陷了,高仙芝地点的陕州(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被霸占了。就在高仙芝束手无策之时,封常清便主张他带兵撤退到潼关,不然长安就风险了,据《旧唐书》记载:禄山陷东京,常清以馀众奔陕州,谓仙芝曰:"累日苦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狂寇奔突,则京师危矣。宜弃此守,急保潼关。"

封常清不愧为一代名将,这个主张遏止住了叛军,维护了长安城,也缓解了关中大众的严峻心情。

但是不幸的是,昏聩的李隆基信任了监军边令诚的馋言,将高仙芝和封常清斩首于潼关中。

就这样,两人成为了帝国的牺牲品,为模糊的李隆基背了黑锅。很快,哥舒翰也要为帝国的不幸来买单。存亡潼关

高仙芝等人一死,哥舒翰便被派往潼关。此刻的哥舒翰年事已高,功成名就的他只想享用闲适的晚年日子,并且他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据《新唐书》记载:翰耆酒,极声色,因风痹,体不仁。既疾废,遂还京师,阖门不朝请。

在这种情况下,老将仍是背负起了捍卫长安城的重担,并凭仗天险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住了叛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