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军事权谋的历史学家,得其时,遇其主,政治生涯却以悲剧收场

2020-12-22 20:53:05 作者: 通晓军事权谋

武成帝看了,允许称善,赐给李德林名马一匹。

随后,升李德林任中书侍郎,奉旨修订国史。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陷邺城,平灭了北齐。

周武帝进入邺城的当天,特别诏令小司马唐道和来到李德林家,宣读圣旨晓谕劝慰,说道:“平齐之利,唯在于尔。朕本畏尔逐齐王东走,今闻犹在,大以慰怀,宜即入相见。”

宇文邕随后又派内史宇文昂向李德林询问了齐朝的习俗教化、人物性格,封他为内史上士,随驾入长安。

回到长安,一切的诏诰文书,以及委任山东的人,宇文邕都一概托付给李德林。

宇文邕曾在云阳宫对群臣满意非凡地说:“我常日唯闻李德林名,及见其与齐朝作诏书移檄,我正谓其是天上人。岂言今天得其唆使,复为我作文书,极为大异。”

杨坚禅代之际,其相国总百揆、九锡殊礼诏策笺表玺书,也全都出于李德林之手。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杨坚诏令李德林写一篇文章来记叙他做丞相时的国家大事。

李德林文思潮涌,下笔如有神,将写一篇文章的使命扩写成了一部书,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

杨坚夜观《霸朝杂集》,心潮澎湃,几不成寐。

第二天,他喜形于色地对李德林说:“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一直。”

李德林看到龙颜变色、天庭盛怒,吓得不敢说话。

好久,才叩拜谢罪,弱弱地提出自己的诉求:“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予臣一个闲官散职留居京城,待陛下登封乐成,一观盛礼,臣即回归故乡,死且不恨。”

杨坚翻了翻白眼,没有理睬。

李德林只好乖乖拾掇好行李,出京城任怀州刺史去了。

杨坚说得不错,李德林身为内史令,掌据秘要太多,真实不该过多干涉政事,而且,李德林不过一“读书人”,不是搞政治的料。

实际上,李德林最初襄助杨坚建立大丞相方位、提议高颎上前哨督军、上平定南陈大策等体现出彩,但都是他从读史书得来的常识,而他自己书呆子气十足,并不合适搞政治。

李德林在北齐为官时,齐武成帝高湛交给李德林的作业便是修订国史,就很好有利地势用了他读书渊博、文章写得好的长处。

李德林专注编写《齐书》,美好而高兴。

惋惜,入隋后,李德林投身于搞政治,著史作业荒废了。

到了怀州刺史任上,李德林却是想重提史笔,补葺完《齐书》,可是,物是人非,老迈体衰,无能为力,才短短几个月,就溘然病逝,年六十一岁。

所幸的是,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子承父业,接手编写《齐书》,总算在贞观十年(636)修撰竣工,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割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割裂、东魏立国、北齐替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八十馀年史实。

为差异于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齐书》,该书被改称为《北齐书》。

不过,到了南宋,《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

为了答谢李德林赞颂之意,他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

过了两日,杨坚犹感缺乏,又追赠李德林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让李德林秉承。

“建立乡正”一事发生在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但从这一事来看,杨坚是在有意支撑苏威而成心无视和疏远李德林了。

前面说了,李德林在平定南陈上,奉献巨大。

杨坚带李德林走在回京路上,曾用马鞭指着南边说:“待平陈讫,会以七宝装严公,使自山东无及之者。”

但比及攻占了陈,杨坚却没有实现许诺。

史书对杨坚食言的解说是:杨坚原本是想封李德林为柱国、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户,赏布帛三千段的,但有人提示他,说:“平陈之功,乃是皇帝画策、晋王及诸将戮力之所造成的也。今乃归功于李德林,诸将必当愤惋。”所以杨坚就取消了对李德林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