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军事权谋的历史学家,得其时,遇其主,政治生涯却以悲剧收场

2020-12-22 20:53:05 作者: 通晓军事权谋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潭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里,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过一句让人感叹不尽、惆怅不已的话。

刘备投靠刘表,驻扎于新野,遭到荆州本乡实力代表蔡瑁的猜疑防备。蔡瑁为除刘备,设“鸿门宴”,邀刘备赴会襄阳。刘备得荆州谋士伊籍的提示,及时离席,从西门出逃,马跃檀溪,遇上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因而,刘备与水镜先生两人之间有了一大段关于全国走势的畅论。刘备认为自己手下人才辈出,“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之所以作业不济,乃是由于机遇不济。水镜先生笑而摇首,指出刘备所缺的是经纶济世之才,他语出惊人地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全国。”他乃至给卧龙诸葛亮开出了高出天边的点评:“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而当刘备表明不惜一切代价要请诸葛亮出山时,他又冒出了一句不行思议的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后人读书至此,总难免黯然神伤,都说诸葛孔明出山之时,曹操已一致河北,全国大势将定,即便诸葛亮神机百变,也已无力回天,只能落下个“星落秋风五丈原”的暗淡下场。

一句话,历朝历代那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好汉奇材,但能大放异彩、名垂青史,而且又能保全自己,完美谢幕的,都必须是“得其时、遇其主”。

隋朝开国首席谋士李德林,可谓“得其时、遇其主”,他自己又知晓军事、谙熟权谋,计划精细,机发必着,结局却极端不妙,颇让人惊讶。

隋文帝杨坚得以走上年代的风口浪尖,主是得刘昉和郑译二人力推,时有“刘昉牵前,郑译推后”之赞赏。

但刘昉和郑译二人眼高手低,德陋才浅,并非能襄助杨坚创始雄图王业之辈。

他们只不过是周宣帝的宠臣,眼看周宣帝驾崩,朝政将乱,而他们又无力支撑全局,才想到请杨坚进入权利中枢,意图是让杨坚充任他们的主心骨,然后权利分摊,“三巨子”同享朝政,仅此而已。

可叹,杨坚一代人杰,夹在此二宵小之间,一时竟徬徨无计。

李德林一语惊醒梦中人,说:“即宜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表里诸军事。不尔,无以压众心。”

杨坚福至心灵,依计而行,以郑译为相府长史,以刘昉为丞相府司马,敏捷建立了自己一枝独大的权臣方位,为后来树立隋朝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杨坚擅权,在邺城起兵作乱。

在平乱过程中,杨坚以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加仪同大将军。

李德林参加指授兵略,那一段时刻,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但李德林机速竞发,口授数人,辞意百端,不加治点,俨然一流谋士。

东道元帅韦孝宽率军平叛,师次永桥,沁水(河南焦作武陟)众多,戎马不能渡。

长史李询写来密信说:“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慅慅,情面大异。”

杨坚看了,深认为忧,与刘昉、郑译等人评论,预备阵前换将,另派三人上场。

李德林连呼不行,说:“公与诸将,并列为国家大臣,公能统帅诸将,惟假借皇帝威信耳。安知后来替换前三人者能尽心能职,而前所遣三人归于两面三刀?李询所说取金纳贿之事,虚实难明。换将简单,不坚定军心。须知临敌代将,古之用兵大忌。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皆因而故。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为诸将旧来所服气者,速至军所,使观其情伪。纵有异志,必不敢动。”

杨坚茅塞顿开说:“若公不发此言,几败大事。”

后来高颎受命驰驿往军所,节度诸将,竟成大功。

杨坚登位后,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李德林任内史令,掌管内史省,进入了隋朝政治中心。

在平定南陈问题上,李德林有赞画大功。

李德林关于平定南陈,有全面的见地,全盘的战略,从大到小,八面玲珑,事事毕备。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