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康有为造就了戊戌变法,还是戊戌变法成就了康有为?

2020-12-24 12:08:38 作者: 是康有为造就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豪也徒然”。

说的是在清初反清复明圈子里,假如不认识陈近南,几乎便是滑天下之大稽。

相同到了晚清时期,在读书人圈子里,假如不知道康有为,会是一件很“low”的工作。好比是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一般。

康有为因何如此名誉日隆?不仅是学识高,他仍是有志于“解救大清”的急先锋。

康有为、梁启超

时值清朝疲弊,被西方列强轮流整治,不让卖鸦片,开整;仗打输了不补偿,开整;就连旧日不入高眼的蕞尔小邦日本,也在甲午战争中制胜,要求清朝割地赔款。开出的价码是: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赔银三亿两。

全权代表李鸿章颤巍巍去了日本,只赔银不割地行不?不行!那少赔些银子行不?不行!日本人情绪非常强硬。

最终是李鸿章被激进分子行刺,脸上挨了一枪,这才减免了一亿两,泱泱大国竟流浪至斯。

当《马关条约》音讯传到国内时,群情欢腾。恰逢京都会试,在康有为等人的联络下,十八省千余名考生联名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建议。

尽管“万言书”没能上达天听,但前史便是这么美妙,当革新风口降临,康有为被推上了“变法首领”的位子。之前他并未有过这方面的阅历,仅仅广州万木草堂的教书先生,研习过一些西学。

说句大真话,让一位没有任何奋斗经历的教书匠,带着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跟手握大权的封建权贵们去斗,其成果必不会太达观。

身处漩涡中心的康有为,也只能是一位理论家,他的理论来源于所读过的几本西洋书,既想保住皇权,又想参照西方强国“打个小抄”。关于我国革新的艰巨性、复杂性没有深入认知,仅仅凭着一厢情愿的梦想,期望凭借光绪帝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

康有为的思维体系,可从其作品《大同书》中可窥一斑,神往无私产、无阶层、世人相等天下大同的理想化社会。这相似于西方的“伊甸园”、“乌托邦”,是脱离了实践的幻想,尽管美丽但遥不行及,根据这种思维的革新,本就不具备坚实基础。

不过戊戌变法确实将漆黑笼罩的大清朝撕开了一条缝隙,透进少许亮光,至少让那些不甘骈首就戮之人看到了期望。

1897年,德国出动军队侵占胶州湾。已在朝中任职的康有为等人建议“保国会”,并活跃上书变法,终获光绪帝注重。次年召见康有为,任其为总理衙门章京。(总理各国业务的官员)

目睹国势日下,光绪帝也束手无策。他曾垂泪于圣祖康熙的画像前,立誓中兴祖先基业,但空有志趣却苦无实权。

康有为的建言使光绪热血汹涌,以为扭转乾坤的机遇已至,两位幻想家决议联手干一番大事。

康有为的革新纲要中,处处有着仿照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子。如重工商兴农业,办教育建新军等,八面玲珑又茫无头绪。

日本的革新是上下一心,落到实处。戊戌变法是各立山头,浮于外表。实权仍旧把握在封建权贵手中,“革新派”势单力孤,再完美的计划也仅仅海市蜃楼。

康有为对权利是极巴望的,乃至高于革新自身,他期望经过皇帝的力气,树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行政中枢。

如“准则局”的建立,这是个相似总理衙门的组织,有资历入内任职的,有必要是具有变法思维的人,康及其弟子们当然是不贰人选,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连当选资历都没有,直接被扫地出门。试想,这些人还能支撑“砸掉他们饭碗”的革新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