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满族新城戏 |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剧种

2020-12-25 09:38:18 作者: 戏曲·满族新

满族新城戏是20世纪50年代晚期60年代初叶,以撒播于吉林省扶余一带的满族曲艺八角鼓为根底逐步开展而成的。因扶余镇曾是清朝新城府治所,故定名为新城戏。

满族新城戏,它既有别于评剧,又有别于人们脍炙人口的东北二人转。新城戏是在长远的满族民间说唱艺术《八角鼓》的根底上开展创造的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征的新剧种,曲调美丽悦耳,含蓄抒发,扮演不落窠臼,独具匠心。

新城戏音乐全体上以八角鼓为根底,吸收满族民间音乐(满族民歌、太平鼓等),以板式改变为主,兼用曲牌。行当以生(小生、老生)、旦(青衣、花旦)、丑(文丑)为主,善于表现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以及轻松高兴的故事。1963年今后,曾编演一些多行当的文武偏重的剧目。扮演取京剧的唱、做、打兼收满族民间舞蹈,具有满族歌舞特征。念白分为韵白与散白两种。韵白相似评剧的上韵,多用于古代戏官宦和才子佳人。散白是东北地方语音的说白,多用于古代戏中平民百姓和诙谐脚色。在现代戏中一概运用散白,表现了明显的地方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貌。

曲艺八角鼓音乐为联曲体,如今存留的曲牌有四句板、茨山、拣菊花等27个。开展为新城戏后,八角鼓逐步成为板腔体和联曲体相结合的归纳体式,其板腔部分是以八角鼓的四句板、靠山调两个曲牌为根底,吸收了其他曲牌的单个乐句开展而成。通过多年的探究实践,八角鼓逐步形成了慢板、三眼、原板、弹颂板、行板等各种板式。依据表演的需求,也常常运用一些独立的曲牌,如太平年、剪剪花、茨山、数唱、娃娃腔等。

八角鼓在板腔和曲牌的运用上也比较灵敏:有时板腔和曲牌结合运用,有时只用板腔,有时则是把曲牌联接起来运用。唱腔的首要特点是旋律常常运用四、五度的接连跳进,又二度上行的旋法,加之旋律进行跳动起伏较大(有的竟达两个八度),拖腔长而含蓄,因此形成了其共同的风格。男女分腔选用同调异腔的办法,即男女腔基本上相差四、五度。八角鼓的主奏乐器是高胡,配以二胡、扬琴、三弦组成四大件。但也有的板式和曲牌如弹颂板,就只用琵琶和古筝,打击乐器则配以八角鼓。数板只用扬琴和八角鼓。

代表剧目有《红罗女》《绣花女》《铁血女真》《洪皓》《皇天后土》《大宋歌仙》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