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方乐器解读中国文化​ ——以两首中国钢琴作品为例

2020-12-26 07:21:07 作者: 用西方乐器解

2. 《落日箫鼓》原本是一首琵琶曲,也曾被改编成民族器乐独奏,但作为具有多声部特质的钢琴曲,作曲家对其进行钢琴化的改编,以钢琴这种西方乐器诠释带有我国传统文明的古曲,在织体构成上要进行恰当的改编,还得坚持织体的民族化风格,这就需求仿照我国民族乐器的奏法来构架乐曲的织体。著作开端的引子部分,由左右手替换奏出bB 音的重复,在散板速度下,从慢到快,音符逐步密布,仿照了琵琶的弹跳奏法,谱例4 的第二行开端为一组下行的小音符琶音,是仿照了古筝的刮奏,随后在榜首行的基础上从单音重复改动为三音和弦的快速替换,仿照琵琶的轮指奏法。引子的第三行的开端奏出中心五声腔调的旋律,平行进行的下琶音和弦是仿照古筝的琶音,随后的bG 带有下行级进的小音符装修,逐步以八度进步,并在左手声部停在bG 音的颤音长音上,仿照箫的吹奏。上下大跨度音域的分化音型仿照古筝的刮奏,这以后右手声部颤音奏法的长音和最终单音重复以仿照箫声进行收尾。作曲家在引子部分经过仿照琵琶挑弹、轮指的奏法来体现鼓声,仿照古筝的琶音、刮奏来体现江面水波,以萧声收尾来体现落日下的画中有诗,这些都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秀美以及夸姣的意境。

3. 《落日箫鼓》在20 世纪30 时代曾经由大同乐会的成员改编成民族器乐独奏曲目,并依据其内容命名为《春江花月夜》。在创造中,乐曲的每个部分都被赋予了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峰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致乃归舟。黎英海先生在改编这首我国古曲为钢琴曲时,结合了西方作曲的专业创造技法,将其结构处理为深化同一中心主题的变奏曲式结构,在变奏曲式的阶段合作上,保存了我国传统器乐曲的散板、慢板、中、快板、散板的速度结构组织,并合作力度和织体的突变,然后推进乐曲的崎岖改动,真实完成中西方音乐结构思想的交融。

《落日箫鼓》的变奏曲式,共有包含引子、结尾的十一个阶段组成,其间每一阶段都结合前身《春江花月夜》的标题进行风光描绘。该著作保存了原作的主题旋律、演奏风格,发挥钢琴优势,使原作在参加和声织体、改动速度调性之后益发丰厚、多彩,愈加气势恢弘,在演奏的过程中,除了演奏自身的技巧,如颤音、轮指、琶音等需求多加练习;因为乐曲是降G 大调,因而很多的黑键对演奏者来说也是极大的应战,需求厚实的根本功、纯熟的手指机能,演奏前应具有必定的堆集以及很多黑键练习曲的经历;而掌握全曲头绪、最为重要也难度最大的则是全曲各阶段间的联接和既一致又有异的风格遵循、而且趁热打铁,十个相对独立但又具有音乐一致性的乐段之间存在着十分频频的节奏的改动,简单使演奏者发生音乐的阻滞或许旋律的不畅,也会使全曲的完好性遭到损坏,故而要求演奏者在阶段切换间做到心中旋律一直、演奏心情有延续性,让音乐更流通、结构更完好。

原创造品《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

《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是我国今世作曲家、闻名音乐教育及音乐理论家汪立三创造的钢琴独奏著作。汪立三先生关于我国传统文明、尤其是绘画的喜欢都体现在了他对音乐的创造中。这部著作是作曲家学习西方传统赋格曲的写作方式、用赋格曲的根本结构结合赋有民族特质的音乐言语创造的,是将西方音乐民族化、将民族音乐富于国际音乐言语的模范之作。

作曲家汪立三

1. 《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这套组曲中的榜首首名为《F 商调书法与琴韵》,借用了传统文明中的书法艺术和古琴艺术,在乐曲开端的文字说明中说到:“ 那激荡的是线条吗?那沉吟的是音响吗?” 可知,线条和音响是表达书法和琴韵的两个重要头绪。序曲开端的部分,初始的动机以小音程范围内的下行进行随后大跳上行,低声部的八度和音随机鸣响,乐曲前四末节的动机皆是如此,音高方位逐步上升,最终停在一个厚重的“ 浓墨重彩” 的柱式和弦上,随后的旋律进行方向与之前四末节呈现反向,从高究竟逐步下行到低音区,作曲家正是以旋律线进行方向这个元从来体现书法艺术中“ 横、竖、撇、折、勾” 。再来调查旋律的节奏组织,可发现乐曲中的节奏呈现一种非对称的突变特征,乐曲的初始动机节奏由快到慢,第三次动机重复最终的长音以密布的和弦再次进行着重,之后的从上往下的旋律线条的节奏呈现一种节奏由慢到快再到慢的突变,节奏时长呈现为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八分音符三连音、附点二分音符,作曲家正是以这种突变的非规整量化的节奏组织来体现书法鸾翔凤翥的崎岖律动。左手声部为赋格部分的主题,旋律音高骨架为#F-#G-B-#C ,二度与三度关构成的民族五声腔调,其间#G 音带有上方小三度音B 的装修来仿照古琴曲中滑音奏法,旋律线的最高音#C 附加了纵向的小二度音#B ,以这种纵向小二度不协和音程来体现古琴的揉弦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