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传说、唢呐艺术……这些新入选的非遗,你了解吗?

2020-12-26 14:30:38 作者: 张骞传说、唢

日前,文明和旅游部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引荐项目名单进行公示,共有337项当选(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其间包含13项陕西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如下表)。

这些非遗您都了解吗?咱们给您整理了几项,一起来长常识吧。

提起张骞,您一定会想到丝绸之路。没错!张骞传说撒播在张骞的出生地汉中市城固县白崖村及汉中市各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前史。它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古代我国通往西方的第一条陆路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巨大豪举。

汉中藤编是以青藤为根本织造资料,运用多种织造技法进行的藤竹结构,或纯藤结构的器物编制。汉中藤编的工艺流程繁复,一般需大大小小20多道工序。首先是木竹制造藤器骨架,依据物件尺度下料、划线、掏卯、组合。然后环绕骨架,缠腿、包角,布经、织造。最终进行刮腻、打磨、上漆。

子长坐落陕西省北部,子长唢呐是陕北唢呐的重要组成部分。子长唢呐杆长碗大,音色亮堂,低声淳厚,高音挺立,热烈奔放,音量大,透力量强,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将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一目了然地倾吐于唢呐声中。子长唢呐是陕北大唢呐的典型代表,是黄土高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民族民间文艺宝库中一枝艳丽的奇葩。

碗碗腔,起源于陕西省华山北麓的华阴、华县一带,清初时就现已构成而且老练完善,前史剧目一向都是用皮影戏方式表演流行于民间,是陕西省当地戏剧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首要是以碗碗、月琴为主,并配以二弦、胡琴、边鼓、梆于、马锣和唢呐等,特别是因敲击碗碗确认乐曲的轻重缓急。碗碗腔在构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为与老腔相差异,它又被关中东府人称为"时腔"。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国前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的起点,在这两条古道上运送的首要产品之一就是茶叶,而咸阳茯茶更可谓茶马古道上的中心产品。北宋年间,机缘巧合,运送途中意外发酵,一般散装茶经发酵加工后制成的茯茶在咸阳面世。

朱氏正骨术已有200多年的前史。朱氏正骨技艺以方法医治,结合内服外敷,伤口小、治好快、成本低,遭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朱氏正骨技艺相传七代,特别是第三代传承人朱兴恭将朱氏正骨技艺发展到一个顶峰。

《吕氏乡约》是我国前史上第一部成文的乡约。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蓝田吕氏兄弟(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根据村庄安靖、乡邻友善的诉求拟定了以品德教化为主的《吕氏乡约》,经过整合社会秩序去恶扬善、显示正义、淳化习俗、提高品德,以此感染乡里,推陈出新。(实习生蒲卓彧)

(归纳西部网、陕西省非物质文明遗产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