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鹏:抗战后期河南大学 迁避赵川办学与赠匾

2020-12-27 00:50:31 作者: 刘作鹏:抗战

▲图为赵川老炮楼

抗战后期河南大学

迁避赵川办学与赠匾

文/刘作鹏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23日下午快下班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讨员贾继宗教师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托付我到商南县赵川石柱河了解一桩前史事件。

贾教师是河南省偃师市人,上世纪七十时代初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商南县赵川中学教农知课。1972年,有一次到石柱河公社黑沟大队家访,发现一个学生家中的案板上面有字,经细心辨认,方知这是一块抗战后期河南大学避地赵川办学,临走时赠送赵川乡长党飞武的匾额,觉得此物宝贵,不是寻常木板,便叮咛学生要妥善保存。

1979年秋天,贾教师考上母校北京农业大学研讨生,脱离商南,这件事随之成为一个回忆。前不久,河南农业大学举行校庆,约请贾教师到会,使他想起了这件往事。据他介绍,河南农大是从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出来的大学,它的前身便是河南大学。所以,抗战时期的河南大学前史,也便是河南农大的前史。

我带着贾教师的托付,第二天驱车赵川,经过当地文明干部,找到了知情人,摸清了河南大学避地赵川办学的前史头绪。1944年4月,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焚烧到了河南豫西区域,避地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磨牛弯的河南大学遭到炮火要挟,很不安全,校方派人到陕西商南县赵川乡,找乡长、当地保安队队长党飞武联络,得到活跃响应和大力支撑,随后,河南大学便迁至赵川办学。据其时在赵川保安队当杂役的赵思春(1919——1996)常常给其子、赵—川镇文明站退休干部赵尚平说,1944年秋季,河南大学师生约200多人从淅川县磨牛弯隐秘来到赵川,党飞武组织学生住在炮楼里边,教师住在炮楼大门前十米远的平房花门楼两进宅院中。

河大师生到赵川不久,当地就开端收割稻谷,师生还协助老百姓收稻子。出生于1932年,本年已年满88岁高龄的赵川乡民、党飞武当年的干儿子赵尚玉白叟回忆说,他其时在炮楼下面的私塾念书,看到不少带眼睛的青年住在炮楼里,进进出出,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其时,赵川当地带眼睛的人十分少,只知道这些人不是当地人。

师生们住在炮楼和花门楼中,上课、开会则组织在滔河北岸的关帝庙小学。炮楼是由两进宅院和大门、中厅和炮楼组成的一个建筑群。大门三间,两层楼;中厅五间,四层高;炮楼五间,五层高,上面设有瞭望哨,四周墙上留有射击口,党耀初平常就住在后楼上。

花门楼是赵川大宗族赵氏宗族的老宅院,老宅的大门高约两丈,建筑气度、考究,雕有龙凤图画,两头门柱上刻着“厚德朴素传承先祖遗训,耕读持家永固千秋基业”的对联,门柱下边安放着一对石鼓。二门和三门院门上刻有“瑞龙腾跃”、“凤凰展翅”等图画,因而,被称为“花门楼”。花门楼坐西朝东,原有很精美、高雅的大门楼,1948年解放军攻击赵川时,被焚毁,前院房子也被焚毁一部分,尚存三四十间房子。

关帝庙小学,是党飞武出资兴修的国民小学,坐北朝南,沿河而建,有两进宅院,前院南北各有9间房,东西各有13间房,皆是土木建构二层高楼,木楼梯,土地上,排架大梁支撑,楼上作教室,楼下住教师,在四十时代的赵川,关帝庙小学建筑算是最好的房子。

▲图为赵川关帝庙小学(1944年河南大学迁赵川教育地址)遗址南面

▲图为赵川关帝庙小学(1944年河南大学迁赵川教育地址)遗址旁边面

党耀初,字飞武,幼年时即成孤儿,被地主叔父党局里收养成人。开端时,协助其叔父贩运火纸、烧酒,终年往复于赵川和郧阳鸿沟。民国十七年(1928),党耀初从郧阳结账回来赵川,身上带着2千块银元,途中遭到郧县土匪任志武打劫。从此,他认识了任志武,彼此间有了交游。

民国十九年(1930),任志武被招安,任商南县自卫团团长,党耀初要求入伙任部,翌年被接纳,并被委任为第三营营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任志武被杀,党耀初乘机扩大实力,被任命为第三中队长,驻防赵川。之后,党耀初经过拉拢心腹,打劫火并,吸引人才,部下扩大到380多条枪支和军力。民国三十六年(1937),党耀初在赵川街中心方位建筑炮楼,树立据点,开办烧锅,接纳纸厂,召唤当地农人栽培大烟,建造枪械厂,制造枪弹,兴办关帝庙国民小学,延请周边区域有学识的先生到关帝庙小学教学。赵川炮楼建成时,商南县军政喽罗和当地名人,齐集赵川恭喜,国民党商南县政府赠送匾额“东南屏藩”,奖励其护卫当地有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