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真的是文盲逆袭吗?雍正委以重任,乾隆却秋后算账

2020-12-27 07:18:04 作者: 李卫真的是文

1

我国封建王朝屡次实施捐纳准则,以国家的名义卖官鬻爵,以补财政收入的缺乏。以清朝为甚,项目之繁,次数之多,力度之大,可谓一大吏治特征。

朝廷弄出惯例和暂行例两种方法。惯例不常有,暂行却耐久,单康熙一朝的惯例不曾开,而暂行例不下三十次。富裕的士子和初级官员,经过捐身世,捐官位,捐爵名,捐诰封,花银子弥补朝廷的军需、赈济和河工费用等,而达到政治愿望。

闻名的雍正能臣李卫,便是经过捐纳走上宦途的。

电视剧《雍正王朝》对李卫安排的进场,却是安排为一个在江湖招摇撞骗的穷哈哈、小混混。康熙四十六年,仍是皇子的胤禛带着十三弟胤祥赴江南赈灾,途遇身世贩子的李卫和砍儿装死骗钱,救赎翠儿,人贩反悔,大打出手。胤禛让年羹尧阻止,把李卫、坎儿、翠儿收做家奴。文盲李卫,成了胤禛的跟班。

这,将生于康熙二十六年的李卫提早了十年进场,并且给他改变了政治身世。

李卫画像

史上的李卫,江苏铜山人,由捐纳员外郎,于康熙五十六年授兵部。按清朝捐纳准则,乾隆初年最低,捐一个员外郎需六千四百两银子。而在吏治紊乱、国库空无的康熙末年,捐银数额远非六千四百两。若李卫家底不扎实,也不会花大价钱买一个从五品京官。

其时正是诸皇子夺嫡的白热化关头,韬光养晦的雍亲王胤禛绝不会掏钱给自己的家奴捐一个员外郎,弄一个兵部实缺,将其调至户部做郎中,倒持泰阿。

李卫后来说其家“族繁丁众”(《清史列传·李卫传》),他是一个身世富裕的富家子弟。钱不是胤禛出的,但李卫是一个干才,是以拔尖的政治体现赢得了胤禛的欣赏,引为腹心之臣。雍正初继大统,就将原定直隶驿传道的李卫,改任云南盐驿道,处理边远当地盐业,且管云南铜厂,雍正二年擢升为云南布政使,仍兼理盐务。

盐务和铜矿,是国家的经济支柱,直属中心处理。李卫为当地藩台,同样是钦差大臣,加之他为人正直,风格强悍,雍正帝说“近有人奏汝恃能放纵,于督抚上司前草率无礼,操行亦不能纯,间有巧取处”(《清史列传·李卫传》)。李卫分担财赋和盐、矿,是带着任务来的,在当地保护主义面前,难免有强硬态度,给人巧取豪夺的感觉。

好在他忠于主子,“不避嫌怨”,让上司们很不快乐,但雍正很快乐。雍正称他是“恃能”,而非“恃宠”,期望他修养性格,做个全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传递出对他的才能和治绩是很满足的音讯。

2

雍正三年,李卫升浙江巡抚,且受命进京承受皇帝的接见。雍正帝对他交待特别的任务。李卫不负雍正所托,参加同河道总督齐苏勒的治水大计,及时飞马给皇帝传递管理状况和官员风格。

李卫对齐苏勒的成果是必定的,称他操行学识都是优等,就事不避勤苦,一同也说齐苏勒自傲过高,不搞民主制,没有好辅佐的干才。齐苏勒和康熙中期的靳辅相同,都是治河名臣。康熙帝偏信爱臣于成龙,对靳辅半信半疑;而雍正帝坚决信赖齐苏勒,支撑他的治水作业,雍正十年以堵筑睢宁朱家口决口,加兵部尚书、太子太傅。两年后,齐苏勒病逝,雍正帝说:“隆科多、年羹尧作威福,揽权势。隆科多于朕前谓尔操行难信,年羹尧前岁数诋尔目不识丁,朕以此知尔独立也。……齐苏勒历练老成,清慎勤三字均属无媿。”京师贤能祠修成后,雍正帝命将齐苏勒与靳辅作为第一批人员一同入祀。

作为雍正的爱臣,李卫资格尚浅,但他不去镇压踩齐苏勒,而是表彰齐苏勒,胸怀坦白。雍正帝将其派往浙江,未必不是颁发了查询齐苏勒的居官作为。

正是有了这份正直无私,李卫被受命兼理两浙盐政,整理浙盐在浙、苏、皖、赣四省行销商场。清代体系死板,在浙盐区接近两淮盐区的当地,不能买就近廉价的两淮之盐,只能吃价高的浙盐,导致越区贩私盛行,官盐运销不畅,不少盐枭逼上梁山,纠集部众数百名,具有大船数艘,常常打败官兵,私运气焰嚣张。李卫就任后,布置军力,加强缉私力气,谨防两淮私盐从镇江府侵略浙盐行销区,以此保证浙盐的销路,要点冲击具有强壮安排的大盐枭。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