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神化背后的历史之惑,有多少谜团,就有多少美化的空间

2020-12-27 20:55:35 作者: 关公神化背后

关羽,关云长,俗称关公或关老爷,早已从前史的实在中走进民间祭拜的神坛,成了武圣,位置与姜子牙同等。

关公文明的昌盛,让关羽的前史形象越来越含糊。实在的关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正史中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

《三国志》中,关羽没有独立的列传,和张飞、黄忠、马超、赵云合传,涉及到关羽的文字,也就千把字。

人物名望与史料的不对等,必定会生出许多疑团,而疑团不解,又给了后世美化、神化关羽的一个又一个空间。

疑团之一:身世

关于关羽的身世,《三国志》中仅一句话带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到底是怎样的身世,真是一个史无可查的悬案。

此事本可就此停止,可是跟着关羽在民间的位置越来越高,引得很多文人墨客竭尽全力地去考证前史,成果还真“考证”出个“终究”。

先看祖先,关羽的鼻祖是夏朝的忠直大臣关龙逢。再来看父辈,关羽的祖父叫关审,字问之,父亲关毅,字道远。

这个“终究”很有点意思,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必定要在其祖先那里找到忠义的源泉。“问之”出自《中庸》“博学之,详细询问之”,“道远”出自《论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样极具儒家颜色的字号,岂是儒学影响还未深远的汉代人所能起的?细看则带着显着的明清儒学痕迹。

疑团之二:早年阅历

“亡命奔涿郡 ”,《三国志》中对关羽早年阅历只要五个字的描绘。可是,这五个字却给了后人建立武圣形象的巨大空间。

关羽为什么亡命到涿郡?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说,关羽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仗义之人,由于县官纳贿,欺压百姓,一怒之下将其杀,逃命到了涿郡。

元人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则这样记载,关羽家园有个州官要起兵造反,关羽十分忠于汉室,传闻后一剑杀了他。

尽管都是传说演义,可是立说之本却在一步步地提高关羽“杀人”的高度,从除暴安良上升到忠君报国。

到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又落脚到了深恶痛绝、除暴安良上,借关羽之口说:“因本处豪霸狗仗人势,关某杀之,避祸江湖五六年矣。”

疑团之三:容颜

《三国志》中只要一处对关羽容颜的描绘,说他“羽美须髯”,意思是胡子又长又美丽。

后人对关羽太偏爱了,也可以说是太喜爱蜀汉集团了,又尽所能地在表面衣着上美化关羽。

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创造《三国演义》时,关羽的形象现已极为饱满。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容颜堂堂,气势汹汹。”从美丽的胡子,到完美身高、堂堂容颜、威武气质,容颜上关羽现已完结完美无瑕的亮丽回身。

疑团之四:降汉不降曹

关羽的形象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忠,一个是勇。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到民间传说,“忠”和“勇”是不变的,但就“忠”而言,改变的是忠的目标,也便是对谁忠。

正史中,关羽这个“忠”,只忠于主公刘备,并且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忠。

试想,关羽既不是豪门贵族,又不是寒门士族,仅仅一个漂泊江湖的侠客,是刘备收留了他,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时机,又与他和张飞有着“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情意,对刘备,关羽在满怀感恩的一同,肯定是怀有“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情怀。

所以,关羽只忠于刘备,并且特别忠,是情理之中,是理所应当。

可是,后人为了美化关羽,将他的“忠”扩展了,扩展到了忠于汉室,并且篡改或随便加了不少案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