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科举考不中,却能帮人作答,温庭筠的科举之路为何如此多艰?

2020-12-30 17:45:20 作者: 自己科举考不

尤其是他晚年还和小吏打架,两颗门牙都被打掉了,原本就不太超卓的相貌再配上缺了两颗门牙的形象,其形状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宋人编撰的《北梦琐言》这一书中,温庭筠被起了一个"温钟馗"的绰号。尽管是稗官野史,小说家言,但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长得欠美观,还比较喜爱在公共场合张扬行事,那么温庭筠天然是不会被人所待见了。

但其宦途受到影响,还和其性情欠好共处有关。

从之前科举考试里打乱现场次序的工作就能看出,温庭筠这个人是典型的"恃才傲物"。

温庭筠的科举不第,也和他自己行为的不检核有关。

之前提到过,温庭筠被以为是好作 "侧辞艳曲",便是喜爱写一些较为低俗的词曲,以男欢女爱等较为俗艳的内容为主,常常收支北里瓦肆,这是其时读圣贤书的文人所轻视的。

所以,这样的行为天然使得其名声欠安。

但这样的做法也有优点。

封建王朝里,尤其是京城区域,永久都不会短少一些喜爱追逐声色犬马的花花公子,温庭筠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认识了令狐滈,他便是其时的宰相令狐绹的儿子。

这对父子其实人品都不怎样样,儿子纨绔,父亲也是一个喜爱溜须拍马的人。

唐宣宗比较喜爱一些词曲,令狐绹投其所好,常常进献一些著作。而这些著作便是由温庭筠代笔的。

宰相大人千叮嘱万吩咐,想让温庭筠隐秘这些工作,但温庭筠终究不知道出于什么意图,就把它走漏出去了,那宰相大人的行为就穿帮了。

恰巧的是,温庭筠不只让宰相名声受损,还常常讥讽这一家。

其时的社会里有认同宗的习气,同姓之人往往比较接近。"令狐"姓氏人比较少,所以一旦有同姓之人前来访问,令狐家都比较谦让。

但是,有一些人攀龙附凤,姓"胡"的也相同来和姓"令狐"的宰相攀亲属。

可温庭筠却不讥讽那些攀龙附凤的人,偏偏写诗讥讽令狐绹:

这样一来,让原本较为倚重温庭筠的令狐绹,也对他产生了恶感心情,以为其有才无行,不宜与第,这与新旧唐史里说其“薄于行”等评语根本相同。

由此可见,无论是正派文士,仍是一些情面灵通的官宦,都被温庭筠的恃才傲物开罪了个遍。

温庭筠在晚唐时期文名遍及全国,著作广为流传,但其名声却是毁誉参半。行为放浪,长相欠安,偏偏还咄咄逼人、恃才傲物。

那么,这样一个人还有或许得到重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