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的张皇后辅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后

2020-12-31 01:38:37 作者: 朱高炽的张皇

《明宣宗实录》记载:“上即大位尊重皇太后极端恭顺。每旦暮诣西宫朝谒,愉色阿谀,生怕弗及。皇太后慈仁隆至,每见上则忻然沉着询及政事及所平决,上敷陈明达 ,皇太后喜动色彩。凡军国大政必禀命而行。”

《明史》也记载说:“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判决。”

英宗即位后,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按理说应该歇息了。但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孙若微)的才华和声威和张太后相差甚远,所以辅政就没孙太后什么事了。明宣宗对自己媳妇的才能也很清楚,他在遗诏里还特意加了一句:“大事白皇太后(张太后)”。

明英宗登基时年方九岁,有许多大臣上书要张太后垂帘听政,都遭到了她的回绝。“毋坏我祖宗法”,随后招集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和礼部尚书胡濙朝见,张太后对明英宗说:“这五个人,是先朝简选,辅佐皇帝的。今后有所行事,必定先要和他们协商,假如不是这五位所拥护的业务,不行以推广。”

五大臣辅政的局势得以建立。国家大事的最高决定权在张太后手里,详细抉择计划由辅政大臣作出,一般情况下张太后都尊重大臣们的定见。

张太后重用贤臣,辅政而不干政。她加剧阁臣的职权,充分发挥内阁的效果,“朝政大事,群臣白太后,太后悉令送内阁,俟杨士奇等抉择然后走”。

而其时司礼监秉笔宦官王振,依仗明英宗宠信,常到内阁干涉政事,张太后“必立诏振责之”。一次,王振和杨士奇发生冲突,杨士奇勃然回家,不愿上朝。张太后知道后,派人将王振绑缚到大殿,一顿抽打,让他给杨士奇赔礼道歉,还正告说:“再尔,必杀无赦”。

后来张太后决计将王振除去,避免后患。因为明英宗和大臣们苦苦恳求,没能如愿。虽没能处死王振,但狠杀了他的神威。王振“终太后世,不敢预大事”。

结语

张太后辅佐的洪熙、宣德、正统十八年间,是明王朝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时期,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而张太后在其中出力许多,她教训皇帝,重用贤臣,按捺宦官,政归外朝,创造出非凡的成绩,这些都是孙皇后(孙若微)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