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鞋从古至今都一个样?开局一张皮,进化到今天,造型千百怪

2020-12-01 19:19:43 作者: 你以为鞋从古

南北朝时期的陶制木屐模型

三、审美主义与等级:鞋身式样与文化习惯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鞋式随着装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唐宋妇女下身多着长裙或宽裤装,与现代皮鞋十分接近的“高跟鞋”就应运而生。高跟鞋的出现方便了妇女在身着宽衣时的行动,避免其在劳动工作中发生崴脚、踩裤的尴尬。但是,高跟鞋的发展却为中国文化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方式,也就是喜欢“尖尖小脚”的特殊癖好。此后,小脚、高跟便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暗示色彩的文化符号。

唐朝市场贸易较为发达,鞋履生意也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中可以得见。所穿鞋履造型的不同,能够凸显出鞋主自身的修养道德和文化品位,一些鞋式与鞋主本人的官位、职业也都联系了起来。比如,在朝做官的要员靴上可饰以虎纹、鸟型纹,搔首弄姿的老鸨常着颜色鲜艳的布鞋,平民百姓则仍以轻便的草鞋为主。

小金莲

明朝曾大力提倡恢复汉唐时代的文化传统,因此对鞋的样式等级做了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在朝为官的大臣,必须按照等级制度规定的方式穿着鞋服,否则会有被风纪官弹劾的风险。此外,统治者还为民间人士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衣服品级制度,如规定儒生参加考试时需身着素衣、短靴,庶民商贾则不许穿靴,等等。

清朝受女真人“削木为履”习惯的影响,讲究鞋底要为木质,尤其是满族妇女,更遵循着这样的传统。满族女人喜欢穿长袍、头戴高佩,因此行动异常不便。她们遂在鞋底复加上高高的木底,由此使自己能“腾空而起”般行走,颇有些“女菩萨”的味道。有传言说,这是满族人在林间采果时为了驱逐蚊蛇而采取的妙法,一直延续到了统治时期。如此夸张的“松糕鞋底”也只有在清朝才能见到了。

清代的女鞋

民国时期,民间的鞋类市场发展到了极盛。男女着装服饰的式样开始西化,出现了西装、礼服、长裙等欧式衣装,鞋子自然也从欧洲引了新的样式。在随处可见的裁缝市场中,人们通常能见到售卖皮鞋、高跟鞋的商贩。人们不但将鞋子看作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也开始视之为区别“开明与封建”的一种符号。穿什么衣服、出入什么场合,这一旧一新之间充满了变革与守旧的碰撞与较量。

民国踩高跟鞋的女人

文史君说

高跟鞋在近代中国的普及是分别在民国和改革开放这两个时代发生的。20世纪初,穿高跟鞋的主要是有经济能力的贵妇人或有职业需要的歌姬等群体,因此,在老百姓心目中,穿着高跟鞋、摇着“含羞扇”、身着旗袍的丽人令他们又羡慕又憎恨。一些较为保守的老人直到世纪末期,还认为高跟鞋就代表着不检点。如今,各式各样的传统鞋类在工业化的冲击下更改了样式,世界各国的审美和穿着开始趋同,谁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参考文献

钟敬文:《中国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范成杰:《中西方高跟鞋文化发展对比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