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船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朝代的繁华,看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2020-12-02 13:41:35 作者: 一条船的背后

提到产品,宋朝缺吗?当然不缺,勤奋与智慧就是产品最好的设计师。瓷器在宋朝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为代表的“五大名窑”,从种类、样式以及锻造工艺上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瓷器在海外贸易中当仁不让的成为众多商人喜欢捣腾的商品,在《诸蕃志》中记载,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56个国家中,有15家购买了中国的瓷器。瓷器作为一种特色商品,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气息,与诗、茶、画、书法等组成了一个文化综合体,通过海上贸易输出到世界各国,可以说,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大使之一。

此外,宋朝的主要出口货物还有丝绸、纺织品、茶叶、糖和五金。同时,宋朝也进口货物,并从进口货物中获取可观的税收。因此,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次,再看贸易港口。宋朝的版图虽然小,但江南水乡和沿海城市还攥在手里。宋廷在广南、福建、两浙三个区域设立港口,形成了完备的多层次的海运体系,大小港口并存,主次分明,相互补充。为了方便管理,宋廷还根据各港口的贸易地位和规模,分别设置了市舶司、市舶务和市舶场不同层次的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比如南宋时的两浙、明州、广州等地设市舶司,像温州、杭州则设立的是市舶务,在澉浦设的是市舶场,也有一些港口不没贸易机构,因为宋廷已制定了市舶条法用来规范交易。各地不同的进出口商品的供给能力,决定了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相当灵活。

港口有了,那么船只呢?据宋代文献《梦粱录》记载,宋朝的贸易船只有两种,一种是民间商用船,一种是官方的超级大型船只。

普通商用船截重量约为二十吨,也能载几百匹骆驼了。官用船只就比较大了,开篇提及的南海一号,在宋朝属于巨型船只,像这样大型的船只一般由朝廷投资,把持在官员或贵族手里。

宋朝的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称得上首屈一指,整体工艺过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讲究科学性。船身采逐渐削尖的办法,使船吃水浅、阻力小,保证船体平稳。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舱,这样一来,即使有一舱漏水,船也不会沉没,仍可航行,从而增强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

在建造形式较为新颖复杂的船舶时,造船师们会先制作模型,然后再依照比例放大,投入正式施工,而西方到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到南宋时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舰等新式战舰。造船业的发达推动并形成了几个造船中心,北宋时虔州、吉州、温州和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到了南宋,又形成了一批新的造船中心,如临安府、建康府、平江府、扬州、湖州、泉州、广州等地。

话说再大的船舶在海上航行要到达目的地,航向首先不能出错。宋朝没有我们现在发达的卫星导航系统,但是不要忘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即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就是在宋朝完成或开始运用的,其中便有一个原始的导航仪:指南针。

宋朝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作了详细的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则能指南”,具体的定位方法这么几种方式,一种为把指南针放在手指甲或碗边,使其灵活转动,最后指向南方。二种为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上,还有一种是把指南针悬挂起来。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弊端,将指南针放在指甲或碗边容易滑落,放在水面上,一旦水面摇荡就影响指南针的发挥。虽说悬挂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得挂在没风的地方。

基于以上这些指南方法的启迪,后人制造出了罗盘针,也就是把磁针的中腰顶在一根小针上,小针置于一个刻有二十四向的方位盘,把磁针所指的方向对准盘上的正南方位,使用时,磁针就自然转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