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刘备托孤大臣,为何诸葛亮位极人臣,而他却贬为庶人

2020-12-02 15:16:05 作者: 同为刘备托孤

众所周知,刘备永安托孤时有两位托孤大臣,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李严。

李严少年时候就以才干著称,原是刘璋手下,在刘备入川的关键时期,转投刘备,为刘备收川立有功劳。此后,官运亨通,从裨将军,升任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刘备病逝前做到了辅汉将军。

辅汉将军是杂号将军,但刘备的政治口号是“兴复汉室”,“辅汉”这个称号的特别意义和刘备的厚望可以体现。

当时,久随刘备,功劳很大,还是大舅子的糜竺,官位叫做“安汉将军”。

李严

李严很有能力,汉中战役时,马秦、高胜反叛,占领郪,部队发展到几万人,公然侵犯资中县,李严率领五千人平定,斩杀了马秦、高胜,关键时刻帮刘备稳定住了后方。

越嶲郡高定围攻新道县,也被李严打跑。(又越嶲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

李严的文治较之武力也不遑多让,在犍为太守任上,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后与诸葛亮,刘巴,法正,伊籍联合制定了《蜀科》,这是蜀汉立国的基本法,李严作为制定者之一,文略可知。因而称李严“文武双全”绝不夸张。

公元222年,刘备夷陵战败,许多文臣武将战死,李严被召唤到永安,拜尚书令,升迁速度堪称坐火箭,一夜之间由地方市长,变成了内阁成员。

223年,刘备病逝,更是成为托孤重臣,蜀汉第二号人物。

政治家有两种:一种是做事,另一种是做官。前一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算是典型。第二种,李严当仁不让。

三顾堂

李严做官,只有一个目的,为自己捞实惠,为达目的,各种手段,代价,都是不怎么在意的。

李严性情孤傲,难以共事,陈震称其“腹中有鳞甲”,翻译成白话就是一肚子坏水。这差不多众人皆知的秘密,乡民有谚,“难可狎,李鳞甲”。在犍为太守任上,基建工程,成绩斐然,在捞政绩的同时,也没忘了大盖房舍,满足私欲。他手下的副手杨洪,为此与他发生矛盾,气的辞职而去。

李严都督江州时,与部下王冲不和,王冲害怕报复,吓得直接降了魏。

公元226年,诸葛亮进驻汉中,准备第一次北伐,丞相府自然也搬到了汉中。

为了伐魏,诸葛亮拟调李严进驻汉中,同掌国政。李严多般推脱,诸葛亮只好作罢。李严又趁势提出,将五个郡设为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

在李严看来,同为托孤大臣,诸葛亮领益州牧,李严做巴州刺史,很公平嘛。这属于公然向政府要官要权,诸葛亮理所当然的拒绝了。

李严随即写信给诸葛亮,建议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

汉末历史,曾经受“九锡”的人是董卓,曹操;“进爵称王”的,只有曹操,曹丕二人。李严的用心,差不多算是昭然若揭,甚至说糊涂愚蠢了,理所当然的被诸葛亮回信驳斥。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也亏了诸葛亮是君子,颇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度量,也亏得李严顾命大臣身份,换了别的领导人,这么严重的政治错误,早被撤职,甚至砍了脑袋了。

常有人觉得,诸葛亮将李严排挤出了朝廷。

这里我不得不为诸葛亮辩白,他两次主动邀请李严前往汉中丞相府任职,诚意满满,哪里有半点“排挤”的意思?

认为“排挤”的朋友,能否从任何正规史书中找到一条可靠证据?

公元230年,曹真伐蜀,汉中危急!诸葛亮调李严由江州率两万军队前往汉中,增强防务。

在这国家面临入侵的紧要关头,李严没有第一时间赶赴前线,反而散布流言,说司马懿设置好了官属来诱降他。这种公然宣称与敌国大员有勾结的行为,几乎就是作死了。

在任何朝代,实行紧急措施,免官、逮捕或者砍脑袋都说得过去。

当然,李严的目的只是为了要官,诸葛亮也秒懂,为了大局,任命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奏其子李丰继任李严的江州都督职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