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岩波文库版《家》
韩文版《憩园》
河村昌子著《巴金:贯穿其文学的要素》
加泰罗尼亚语《寒夜》
2020年是巴金逝世15周年。作为一代文坛巨匠,其作品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也从上世纪40年代传播海外开始,让世界读者看到了一个古老中国的衰落、青春中国的新生,看到了奔向现代化的民族炽热的追求。
随着巴金这一辈作家开始走入“万神殿”,成为经典作家,其作品的翻译、传播以及对作家本人的研究,已经常态化,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形成某种热点、潮流,用巴金的作品名来形容就是:不再有“激流”,却迎来“憩园”的风景。“憩园”,少了波澜,多了深入细致的体会、观察和研磨,呈现出万千风景。
海外影响依然强大
重印新印生机勃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一个巴金作品翻译高峰,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代表作不仅有众多语种的不同译本,比如《家》就有40多种外文译本,甚至还出现一部作品同一语种有不止一个译本的情况。以日文译本为例,《家》有两种,《憩园》有3种,《寒夜》有4种译本;西班牙语的《家》有两个译本;韩文版《家》有3个译本……在主要语种已有相当数量译本的情况下,如果仅从数量上看,巴金作品的海外翻译仿佛处在下降状态,然而对这个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再回过头来观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巴金作为经典作家的持续影响力仍然很大,而且就作品外译而言,近年来正向纵深的腹地“开疆拓土”。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巴金的重要译本被重印,二是一些过去未译过的巴金作品或过去未曾涉及的语种,开始有了新译本。前者有法译本《憩园》,郁白(NicolasChapuis)、戴鹤白(RogerDar-ro-bers)合译,1979年初版后,又于2005年推出第三版;英译本《第四病室》(孔海立、葛浩文译),1999年初版,2005年重版。日文译本的巴金经典作品近年也相继重版,都收入到具有广泛影响的岩波文库。《寒夜》(立间祥译介)最初收入集英社1978年出版的《世界文学全集》中,2016年,岩波书店又将其收入“岩波文库”重印;《家》(上下两册,饭塚朗译)岩波文库版1956年问世后,到2019年2月,已重印8次……一个作家的生命力存在于他的作品中,存在于读者的阅读中,译本的不断重印恰恰说明了巴金作品在世界读者中持久的生命力。
以往不大被注意的小说作品推出了新译本。如德文有《田惠世》问世,大春(AlexanderSaechtig)翻译,香港作家书局2012年出版。韩文版则开始关注巴金的短篇小说,学者朴兰英近年翻译了《爸爸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创作与批评社2016年版)、《巴金小说选》(阁楼院2004年版)两部短篇小说集,分别收录《狮子》《爱的十字架》《我的眼泪》等13部短篇作品以及《狗》《将军》《化雪的日子》等作品。
翻译瞄准不同文体
传播更多小语种地区
小说之外,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巴金自传》(May-leeChai译)。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研究生索菲·阿克斯蒂尼2001年翻译了《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2006年,韩国首尔金牛座出版社(TaurusBooks)出版了韩文版《随想录选集》,书名《鹰的歌》,译者为洪suk-pyo、李kyung-ha、jung-haeng,共选取《随想录》中51篇文章译出。这些翻译都改变了过去巴金作品在海外译介以小说为主的局面,面向巴金创作多元拓展,对于了解巴金思想和创作全貌意义重大。
在语种拓展方面,《寒夜》韩文译本2010年出版,《憩园》韩文译本2014年出版。《家》有了西班牙语新译本,由巴塞罗那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小行星之书出版社2014年出版,成为当年马德里书展上最畅销的一部外语作品。怀着对中国文化和巴金作品的热爱,在近15年里,欧拉利亚(EulaliaJardí)将《家》《春》《寒夜》译成加泰罗尼亚文,在西班牙出版,是巴金作品海外传播令人欣喜的收获。其中,《家》由巴塞罗那维也纳出版社2011年出版,收入该社“当代经典”丛书中。这套丛书收入了普鲁斯特、毛姆、T·S·艾略特等众多20世纪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家》是该社第一次出版中国作家的作品,吸引了媒体广泛报道和评论。欧拉利亚翻译的《寒夜》《春》,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出版,她现在正在为《秋》的翻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