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少时六字志向,字字狂傲不羁,点出不投靠曹操的原因

2020-12-03 08:52:34 作者: 诸葛亮少时六

诸葛亮不投靠最强的曹操,而投靠最弱的刘备,我们认知中的原因无非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但以诸葛亮的才华,无论投靠哪一个英明的主公,熬上十年八载,必能脱颖而出,再熬时间长一点,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鸡头”则是早晚之事。

刘表刘璋柔弱,没有逐鹿之心,诸葛亮不投靠可以理解,但孙权、曹操皆有逐鹿之志,其中曹操还提出“唯才是举”,非常重视人才,那么诸葛亮为何偏偏投靠当时还依附刘表的刘备,难道真是为了虚无缥缈的“复兴汉室”志向?其实,诸葛亮少时所说的六个字狂语,已经点明不可能投靠曹操、孙权,原因不是简单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01

诸葛亮出山之前的情形,史书记载很少,《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注引了《魏略》中的一段话,可以一窥诸葛亮年少时的真面目。

其中,三句话让年少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与徐庶、石韬等名士截然不同。

1,“亮独观其大略”,说明诸葛亮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东汉时期,儒学大盛,但儒学一门分类极多,任意一门如果想要“精熟”,穷一生可能都做不到,诸葛亮独观大略,才有时间博览群书,以至天文地理兵法无所不懂。

2,“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在晨夜清净环境中抱膝长啸。汉朝很多名士都有“啸”的记载,但诸葛亮晨夜抱膝长啸,显然异于常人,既怀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又怀有随心所欲的英雄豪杰的潇洒,对自己非常自信。

3,“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而三人问及诸葛亮,他却是“但笑而不言”,显然诸葛亮非常自负,认为自己能力远超三人,只是没有说出来。而诸葛亮在评价蒋琬时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百里之才是刺史郡守,社稷之器是宰相之才,因此诸葛亮应该自认是宰相之才。

02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有一小段诸葛亮年少时的记载。

其中,“自比管仲乐毅”这六个字是核心,除了崔钧与徐庶,别人笑亮太疯癫,亮笑别人看不穿。

管仲是春秋齐国名相,辅佐齐桓公第一个称霸春秋,而且管仲在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成就惊人,个人深得齐桓公信任。乐毅是战国燕国名将,以弱燕之军,一举打垮强齐,甚至差一点灭了齐国,若不是非常信任他的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猜疑乐毅,导致乐毅逃亡赵国,齐国可能早已灭国,吞并齐国的燕国或能创造更大奇迹,一举灭掉剩下的五国。

徐庶等三人问诸葛亮志向,诸葛亮笑而不言,这一段话给出了答案,诸葛亮的志向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远大,不单纯有名相志向,还有“以弱击强”取得大逆转奇迹的军事志向。

03

归纳一下,诸葛亮择主标准有三个,而唯有刘备全部符合。

1,齐桓公之于管仲,燕昭王之于乐毅,诸葛亮希望未来主公非常信任他。刘备三顾茅庐是否存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但“躬耕南阳”时,诸葛亮近距离接触过刘备,而没有与曹操、孙权交流过,应该是刘备让诸葛亮感到了信任,后来刘备托孤诸葛亮进一步说明这种信任的存在。

2,曹操孙权不缺人才,手下文武将相齐备,诸葛亮投奔这两人的话,想要出头难度很大。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职务是丞相,诸葛亮不可能与曹操抢职位;孙权除了架构完备之外,其兄诸葛瑾在东吴,诸葛亮不可能挡住兄长的加官进爵之路。唯有刘备,手下只有几个名将,严重缺少顶级文官,只有在刘备集团,诸葛亮才能迅速成为名相,从而实现“自比管仲”的志向。

3,乐毅是“以弱击强”取得大逆转奇迹的典型,而曹操、孙权都是一方诸侯,其中曹操是最强军阀,孙权是天下第二强的军阀,加盟这两位根本不可能实现“自比乐毅”的志向。而当时刘备依附刘表,连一块地盘都没有,惨的不能再惨了,诸葛亮加盟刘备实现大逆转,甚至还计划夺取天下,才符合诸葛亮远大的志向。简单的说,只要主公是明主,谁最惨诸葛亮最可能加盟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