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宋太祖朱元璋有一张画像,瓢把子驴脸,一脸横肉,满脸杀气,很是难看,俏皮话也可以说成:“朱元璋的脸可以辟邪”。
而另外一张画像,则是相貌堂堂,五官俊美,一副英雄气概,数百年来,人们总用这个形象来认识他。
因为令人身心愉悦的事物,更容易让人接受,事隔几百年后,我们来回望,可能事实是什么,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并不太重要了。
然而,朱元璋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很大,要正确看待明朝、清朝乃至中国近代史,无法绕开朱元璋这个传奇的帝王。
才华横溢的朱元璋
元末农民起义,加上1343年那场要了命的旱灾,之后的瘟疫和蝗灾,活生生把朱元璋从贫瘠的土地上逼得跳出来,在多次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命运拖进历史的大潮,给了他创造奇迹的机会。
朱元璋离开家乡的那年,他斗大的字认得半框,所有的文化都来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但认真读史的人都知道,多年以后,朱元璋得了天下,居然能跟大臣谈史论经,这对一个半文盲来说,何其艰难。
他是怎么做到的?我们知道,他有机会读书识字,得从他参军开始,而从军之后的朱元璋,主要精力肯定是用在行军打仗上,也就是说,他用了少许的时间,就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文化。
因而,说他才华横溢,天分和悟性很高,并非夸张或者附会。
但对一个身处乱世的开国帝王而言,文治最多算个配角,武功才有实效,实际上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才是值得他真正骄傲的才能,连毛主席也称赞过。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除了运气之外,他的军事才能,是让他在群雄逐鹿的年月,能够脱颖而出的根本因素,最终拿下强敌陈友谅、张士诚。
在与这些强敌较量的过程中,朱元璋表现出来的勇气、眼光、魄力、坚韧非常认可及,他敏锐而细腻,粗狂又狡黠,果断又精明,很多次身处困境,总能出人预料地反败为胜。
也就是说,在他获取天下的过程中,他所表现出来的确是雄才大略的一面,从这个角度看,他甚至比刘邦,也就是朱元璋一直崇拜的对象,表现要好得多。
刘邦本不安分,有着浪荡公子的痞性,虽有大志向,却也贪图享乐,很多时候没有原则,在军事上对部下依赖颇多……可朱元璋不一样,他有着农民质朴的个性,一辈子克勤克俭,军事上高瞻远瞩,敢于在关键时刻,违背众意,独断专行,牢牢把握战机……独裁苛刻的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意识里,皇帝必须是说一不二的,于是他要求自己做到一切尽在掌握,对过去早已形成的官僚体系嗤之以鼻,因为对他而言,一切可以限制皇权的东西和制度,都是扯淡的。
限制权力只能针对除了皇帝的其他人,因而,他登基后,马上废掉丞相制度,要求所有官员直接对他负责,试图把一切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人一旦想与他分权,都将受到严惩和打压。
不仅如此,为了让农民安分守己,不再重演当年的农民起义,他更是想尽办法,将农民牢牢锁在土地上,不允许农民自由流动,把老百姓当成囚徒一般管理,比如,农民穿衣、穿鞋、戴帽等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可谓史无前者。
除此之外,对豪门大户展开无理由屠杀,据统计,到1397年,全国超过700亩土地的小地主,不足15000户。也就是说,自宋以来,中国商品经济取得的点点成绩,在朱元璋时代被消灭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