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这一对叔侄:一个想兴复汉室,另一个则想匡扶曹魏

2020-12-03 20:07:47 作者: 三国的这一对

东汉末年,王允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的大臣。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王允兵败,被处死,时年五十六岁。在王允被杀后,他的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杀害,只有他的侄子王晨、王凌成功逃回了家乡。其中,就王凌来说,后来受到了曹魏的赏识,一步一步成为曹魏的大臣。对于王允、王凌这一对叔侄,一个想兴复汉室,另一个则想匡扶曹魏,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王允

一方面,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在地方颇有成绩。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董卓篡夺东汉王朝的大权后,选择废掉少帝,汉献帝刘协继位,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公元190年(初平元年),王允替代杨彪担任司徒职务,同时兼任尚书令。

王允担任司徒,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秋。汉献帝登基后,外戚、宦官斗争仍在继续,黄巾起义还没有彻底平定,各地刺史和太守趁着这一机会拥兵自重,不把东汉朝廷放在眼里,这导致当时的局面可谓动荡不安。面对如此困难的形势,王允没有退缩,而是将兴复汉室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并谋划如何除掉董卓。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董卓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面对董卓的笼络,王允在表面上欣然接受,私下里则和吕布等人谋划怎么对付董卓。

公元192年五月,朝廷百官在未央宫集合,董卓自然也不例外。事前,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穿上宫廷侍卫的服装,潜伏在宫殿侧门两边。当董卓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侧门外时,立即遭到潜伏在门后的李肃等人的突然袭击。董卓急呼吕布,吕布手捧圣旨,大呼:“奉旨杀贼!”董卓在绝望中被吕布所杀,并且株连三族。董卓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欢腾,这也让王允的威望和地位来到了巅峰。不过,在董卓被杀后,王允逐渐膨胀起来,从而酿成了大祸,这不仅让兴复汉室的计划失败,也导致王允自己丢掉了性命。

董卓被杀,王允在如何安排和处理他的旧部时,反复无常,态度极不慎重,而这正是王允最后走向灭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凉州将士听到王允想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到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之间,整个凉州人心惶惶,一片惊慌。于是,董卓曾经的部下选择联合起来,反攻长安城。当时,凉州军中最有影响和实力的将领是李傕和郭汜。他们将所有凉州兵集合起来,誓师进发都城长安。

结果,面对精锐的西凉大军,守卫长安的士兵可谓不堪一击,这让李傕和郭汜成功拿下了长安城,并赶走了吕布。对此,不仅王允和他的儿子相继被杀,汉献帝刘协也遭到了挟持,甚至整个关中一带,都遭到了凉州士兵的摧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允兴复汉室的计划,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虽然他除掉了董卓,但是,王允没能安抚董卓的部下,从而让本就千疮百孔的东汉王朝雪上加霜。在王允被杀后,他的侄子王凌逃过一劫,并获得了曹操的启用。

王凌

另一方面,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王凌任散骑常侍,出任兖州刺史。黄初三年(222年),参与洞口之战。王凌与张辽等人进军到广陵,众将一起击败东吴将领吕范。对于王凌来说,因功封为宜城亭侯,加号建武将军,出任青州刺史后颇有成绩,从而得到百姓称颂。

正始初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后,大将军曹爽对他积极拢络,任命他为征东将军。正始二年(241年),吴国大将全琮领数万人马进攻芍陂。王凌率诸军迎战,奋战数日,吴军退走,进封南乡侯,不久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正始九年(248年),代高柔为司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