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邯郸之战,比《大秦赋》中更加残酷

2020-12-03 20:06:14 作者: 历史上的邯郸

近日,“大秦帝国”系列的最新一部《大秦赋》(原名《大秦帝国》之天下)正在热播之中,该剧以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精良的服化道广受好评。

这部电视剧的开篇便是以秦赵邯郸之战作为开始,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给人以十分震撼的视觉冲击。

但剧中的邯郸之战只是为了给公子异人的回国和与赵姬母子的失散做剧情铺垫之用,并未对这场战役的进行全面的描写。

实际上,历史上的邯郸之战是一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此战中出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也发生了许多历史典故,许多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于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场战争的详细经过。战争源起

邯郸之战又叫做邯郸保卫战,引发此战的起因是另一场更加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并将韩国的上党郡与国都的联系切断,使上党成为一块飞地,韩国国君无奈之下命令上党郡郡守向秦军投降,将这一地区献给秦王以求自保。

但上党郡的郡守不愿意看到秦国得利,他违背命令将这一地区献给了赵国以便挑起两国争端,让他们互相消耗。

面对白来的土地,赵孝成王欣然表示接受,恼怒的秦昭襄王将兵锋直指上党,于是发生了上党之战。

此战中由于赵国错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致使赵军大败,赵括战死,四十五万赵国将士被秦将白起活埋,白起也因此获得了“人屠”的称号。

白起

长平大胜之后,白起便请求直接兵发邯郸灭赵。站在秦国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正确的选择,此时赵国现役士兵几乎全部阵亡,根本无法阻止起有效的抵抗。

但由于白起功劳太大影响了秦相范雎的地位,范雎在赵国外交人员的活动之下劝止了秦昭襄王灭赵的打算,而是让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求和,这就为赵国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但赵孝成王没有按照约定割地,因为那样只能使秦国成为更加强大的威胁,他转而割让给齐国六城,同时又与其他四国改善关系,积极备战。

赵国违约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愤怒,他派遣王陵为将,率领二十万大军攻赵,大军直抵邯郸,战争就此爆发。顽强抵抗

其实最初秦国想启用白起作为主帅,但白起以生病为借口予以推辞。白起曾指出此战的三点不利因素:

一、虽然秦国在长平取得大捷,但秦军自身也死伤过半,目前国内空虚;

二、邯郸是赵国国都,城池坚固很难攻克;

三、诸侯对秦国怨恨已久,此刻不会眼看着秦国灭赵而进一步做大做强。

最后白起作出结论,以目前秦国损兵折将的状态,深入赵国腹地去攻击固若金汤的邯郸,如果诸侯派兵来救援,那么秦军遭受内外夹击必然会失败。

但昭襄王没有听取白起的意见,固执地派兵强攻。此时距离长平之战过去了三个月,赵国已经紧急动员了十万兵士,由廉颇率领保卫邯郸。

邯郸城果然如白起所说的那样难以攻破。究其原因,除了邯郸城作为首都城池坚固外,也和赵国军民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有关。长平一役,几乎全国的赵人都有亲属死在战场上,而秦军杀降的做法也让赵国军民明白战死或都投降都是一样的结果,因此赵军人人都拼死抵抗。

可秦昭襄王这次决计灭赵,见前方作战不利,他马上增派了十万兵马,但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后仍旧劳而无功。于是昭襄王撤掉了王陵,这才有了电视剧开头的那一幕,由王龁指挥军队作战,并且昭襄王还为王龁再度增加了十万兵马。

此后的作战就像电视剧中描述的一样,秦军奋力攻城但仍旧无法攻克。但此时邯郸城内的状况要比剧中表现的凄惨许多。

电视剧中有一个小槽点,那就是赵姬准备逃出城去的时候邯郸城门大开而且还有民众出入,城楼上的防御也很稀薄。秦军已经大兵压境,照理说此时不太可能城门洞开,一旦发生突然状况十分危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