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钦鎏金佛造像:祈福声里人长久

2020-12-04 08:53:11 作者: 董钦鎏金佛造

记者手记

合北朝精粹 开盛唐新风

即使是对董钦鎏金佛造像的国宝名头早有耳闻,在寻访它的过程中,记者也仍不免感受到,它在西安博物院的佛教展厅中是一枝独秀的特殊存在。在四周体型庞大的石刻佛造像的映衬下,它愈发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彰显出与其他佛造像迥然不同的艺术美感和独特魅力。

自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造像艺术不断吸收、融会中国古代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在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造像的风格也发生过几次较大的转变,但总的来说都是以表现男性健美身材为审美主流。稍后的唐代则是佛教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而这一时期佛造像的审美特征已经转为表现女性窈窕之美。

隋代恰好是上承北朝传统,下启唐代风格的过渡期。作为隋代佛造像的代表作之一,董钦鎏金佛造像将新旧之风融合为一,对于这两种艺术风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居于方台中央的阿弥陀佛,头顶上的肉髻较低,明显是继承北周与北齐佛像低平肉髻的特点。然而,与北周、北齐佛造像常见的直筒状身躯不同,这尊阿弥陀佛有着窈窕纤细的身材,面容清秀,颈部较长,与唐代所流行的风格更为接近。

在香炉两侧,二力士则继承了北朝佛造像的部分艺术风格,如愤怒状面容、菩萨装、结实有力的身躯等。但相对北朝佛造像而言,二力士的身材更显窈窕,很有可能是受到女性化造像风尚影响所致。

此外,胁侍的二菩萨像均有女性特征的窈窕身段与秀丽面容,帔帛随意地挂于双肘处,没有强调佛造像的程式化要求,反倒与后来唐代宫廷女官的穿戴方式十分相似。

董钦鎏金佛造像所呈现的多重艺术风格,表明其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混杂、新旧风格交替的特殊时间节点,其制作者对于不同风格的艺术审美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取舍。

在董钦那个时代,佛教虽然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但关于佛造像的形象却还尚未形成统一的塑造样式,万千个佛教徒供养着万千种不同形象、规格、样式的佛造像。就董钦鎏金佛造像来说,这也许只代表深谙佛理的董钦对于其心目中佛应有的形象的理解与塑造,也许只是对董钦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但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而言,董钦鎏金佛造像经由手艺高超的匠人精心打造后,仍然不啻为一次对佛造像艺术风格的突破性探索。(陈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