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这个人名气不大,但他的人生经历,却极具传奇色彩

2020-12-04 17:44:56 作者: 北宋这个人名

历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往往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人,在后人眼里他们普普通通毫无名气,而事实上却拥有着极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比如说今天这位,只看名字估计连史学家都会陌生,但是人家干的事那叫一个丰富啊。这个人,便是北宋的刘涣。

刘涣,字仲章,老爸是刘文质,爷俩一个属性——没什么名气。这都不打紧,关键是人家干的事都挺有意思的。

早年,刘涣曾经上书刘太后,要求她还政于成人的宋仁宋。说真的,这刘涣老兄还真是够胆大的,因为在当时就连宰相也不敢轻易讲出这样的话,弄不好就得掉脑袋啊。

结果,他把当时掌权的刘太后惹得大怒,非要把他打成死囚,刺配流放。多亏了他命硬,靠着众位大臣的劝谏,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等到宋仁宗真的亲政了,按理说刘涣应当飞黄腾达才对啊,毕竟当年把命都豁出去了。只可惜事实并非如此。为啥呢?因为他又去掺和皇后的事了。当仁宗提出要废掉郭皇后的时候,刘涣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还拉着范仲淹、孔道辅等人一起据理力争。这还能有好果子吃?——被贬辽州。

这下远离京城,应该要老实了吧?又错了,人家刘涣可不是容易消停的人。

在听说李元昊搞西夏独立,而宋廷计划挑选使臣出使唃厮啰部落的时候,刘涣主动请缨担当重任。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份容易的差事,首先必须要穿过西夏地域,其次唃厮啰部落目前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还不可知,此行完全配得上“九死一生”这个词了。

不过,浑身是胆的刘涣可不怕这些,他挑了几个随从,选好了山间小路,一路风餐露宿,抵达青唐,然后又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忽悠来了盟友。这样一来,大宋的陆上丝绸之路算是彻底被打通了。虽说没有张骞走出来的那条丝绸之路那么出名,但是刘涣这份功绩也不可忽视。

宋仁宗一看,任务完成的还不错,于是之前的旧债一笔勾销,将他提拔为陕西转运使。

换成常人,头上这顶乌纱帽好不容易失而复得了,可要谨言慎行才好。可是,刘涣就是闲不住,很快,他的“工作狂旧疾”又犯了,一会儿在保州平叛,一会儿去登州打海盗,转眼又去讨伐安南了。

如果北宋有“全国劳动模范”这个奖项的话,那刘涣一定是不二人选。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就问了:这么多事他做得过来么?即便做了,真的能做好么?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刘涣的办事规矩了。啥呢?下猛药,用重典。说白了,就是严打严惩,对于大奸大恶之行完全不留情面。

不过,铁面判官属性仅仅是刘涣的一个方面,同时呢,刘涣也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当时河北大地震,老百姓难以维持生计,纷纷出卖耕牛。正在檀州任职的刘涣二话不说,就把公库里的钱拿出来高价购买耕牛。

等第二年春种之际,老百姓又开始大量买耕牛,耕牛的价格暴涨了好几倍。这时,不少人都劝他可以借此发一笔横财,但是刘涣却完全没有理会,还是以原价卖给老百姓耕牛,不仅分文不赚,还赔了不少草料钱。

如此奔波忙碌的生活,直到熙宁中期,72岁的刘涣退休才结束。此时,他已经高居工部尚书之位,但是仍然喜欢事必躬亲。这确实是老毛病了,一辈子都没改掉。

后人在对他的评论中曾说:

“涣有才干谋略,不喜拘束,遇事不回避,不退让,进取性强。”应该说是很贴切的,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个爱忙活的劳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