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套路,李世民的权谋御人之术而已。说白了,就是自己唱黑脸儿,给儿子李治铺路,徐茂公本身没什么问题。
俗话说的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凶狠歹毒的老虎尚且不食幼崽,更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
盛唐的开国君主李世民,为了一统山河造福百姓而诛兄弑弟,杀人无数,手上血债累累,刀下冤魂千万。然而这样一位犹如冰山般强大、冷酷的帝王,也有温情的一面。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骄阳似火,烈日炎炎。
骊山顶儿上的翠微宫之内,病重的李世民拖着最后一口气,向继承人李治交待最后的嘱托。这对儿父子面对面、心贴心的促膝长谈,从经济民生,到家国天下,从政治制度,到帝王心术。
当话题落在满朝文武身上的时候,李世民用十分严肃的语气,提起了一个名字,徐世勣(徐茂公)。
徐世勣,又称徐茂公。在小说《隋唐演义》中那可是未卜先知的神人啊,往前他可以与诸葛孔明比肩,往后刘伯温也得叫声前辈。无论是当年的瓦岗兄弟,还是后来的秦王集团,皆是以他为谋略为主。
而在历史上,徐世勣同样也是个厉害人物,他足智多谋、博古通今,胸怀辅佐仁主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徐世勣十八岁便投靠了瓦岗山的寨主李密,迈出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李密为人虚伪,贪图享乐,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朽木之才,瓦岗山集团起义失败后,徐世勣便跟随一部分的瓦岗山旧将,投靠了李渊和李世民。
徐世勣是个“奇人”,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排兵布阵,但他既不是军师,也不是道士,而是一员猛将,就像秦琼、李靖、程咬金一样,提把斧头、轮着长剑,带着一帮弟兄冲锋陷阵、浴血沙场。在徐世勣的辅佐下,李渊的军队屡战屡胜,打得十八路诸侯王是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李渊因此赐其姓李,其自此便改名为李世勣,也叫李勣。没错,徐茂公就是历史上与魏国公李靖齐名的初唐名将李勣。论战功,李世民一朝,唯他和李靖最盛,什么尉迟恭、程咬金这些人还得往后排。所以他可不是什么道士,而是一代名帅。
玄武门之变前,徐世勣是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李世民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徐世勣尽全力帮助李世民夺权,与李世民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谊。李世民登基后,封徐世勣为英国公,加赐一品太子太保。
功成名就的徐世勣,并没有沉溺于高官厚禄的生活之中,而是置身于军营,与大唐名将李靖将军北击匈奴,南灭高句丽,为大唐的领土完整,和边疆的长治久安,付出了半生的心血。
徐世勣位高权重,居功至伟,又是两朝元老,李世民害怕自己过世之后,新君李治会压不住徐世勣,于是便和李治说:“徐世勣功勋如山,又是两朝元老,在朝中颇有威望,你二人没有同僚之情,也没有君臣之恩。朕思来想去,决定先将徐世勣降职发配到外地,待朕死后,你要立即派人把徐世勣召回长安,并且亲自迎接他回城。一来,徐世勣感念你的恩德,必然会尽心尽力的辅佐你;二来,也给满朝的老臣,吃上一颗定心丸。”
如果徐懋功立刻出行,那么就在李世民死后,由李治亲自任命他为仆射。以此可以让徐懋功感激李治,为李治效死命。
李治领会了李世民的用意,不禁泪如雨下。 “低手害人以克敌,高手救人以克敌”,李世民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发配徐茂公这一步棋,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暗藏玄机。
很显然他这是在为儿子铺路,他先做恶人,让开国元勋徐世勣到山高皇帝远的凄凉之地去任职,人为地增加他的不如意;待自己去世后,再让初登大宝、继承皇位的儿子施恩于徐世勣,把他调回中央,委以重任;如此,徐世勣必对儿子感恩戴德,会继续忠诚李氏王朝,发挥他过人的智慧,帮助儿子巩固、守护李氏江山;真可谓机关算尽、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