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烧毁后是怎样的惨景?这位德国摄影师,拍下了一组画面

2020-12-05 12:54:58 作者: 圆明园烧毁后

连续几天都在介绍圆明园十二铜首,事实上圆明园的历史故事还真不少。

毕竟作为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占地面积就达到3.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8.5个紫禁城。

从康熙48年建起,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以及道光等几代人陆续完善,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就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也都被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但可惜,经过战乱、历史的摧残,如今圆明园所呈现给世人面前的,只是一片废墟罢了。

被英法联军毁掉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

1860年,圆明园遭受英法联军所焚毁,在火烧圆明园时,本来想将其夷为平地,但由于圆明园所占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又很辽阔,圆明园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又或者水中景点才能幸免遭受焚烧。

13年后,也就是1873年,在清朝海关任职的德国人---恩斯特·奥尔一次来到圆明园,用随身带来的摄像机拍摄了这座已被战乱摧毁的皇家园林的照片。

这批照片也成为了目前历史上的发现最早的圆明园影像。

这批照片也保存完好,不仅能记录圆明园废墟,同时也记录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谐奇趣主楼北面:

谐奇趣全景:

谐奇趣音乐亭:

谐奇趣主楼东侧面: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建成首座欧式水法大殿,一共有3层主楼,楼前左右九间弧形走廊连接着两层八角楼听,背面有一座小型的喷水池。

大水法:

大水法是圆明园废墟最典型的代表物,它是圆明园三处大型喷泉群,其12铜兽就在大水法周围。

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大水法的残垣断壁是圆明园象征,也成为了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处。

方外观

方外观是乾隆二十四年所修建,当时主要是一座清真寺,是专门给乾隆的容妃(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做礼拜的地方。

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方外观与其他西洋楼建筑一样,只是被烧毁的建筑木质结构,大理石和房瓦尚未被烧毁,不过今天咱们所看到的方外观残迹大部分是军阀和土匪等倒盗运石所造成。

海晏堂一角

作为圆明园西洋楼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建筑,在奥尔末拍摄的海晏堂画面中,楼顶已经坍塌,楼前水池也都长满了杂草。

从照片咱们可以看到,屋顶和楼板基本已经倒塌,内部的砖墙也都垮塌了一部分,南侧上还保留一些玻璃残迹,造型和装饰也跟史料记载一样,只是墙面上的灰有些剥落。

奥尔末拍摄的12张圆明园照片中,原作底片从未在中国大陆所公开,之后奥尔末去世后,其妻子将这组12张玻璃底片交给德国建筑学者恩斯特•柏石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