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揭秘秦赵长平之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冷兵器战争,双方动员100万兵力

2020-12-05 12:58:07 作者: 为您揭秘秦赵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段历史,都会顺应潮流,大势不可逆。

时间 来到了春秋战国,这个时期,连年战乱,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急需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才能避免战乱,统一中国。

下面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国君的祖先原为赵侯,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

赵国自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战国七雄割据

秦国位于赵国的西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今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秦穆公 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争起因: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 上党郡 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于是,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通报赵国。而赵国,国君紧急约来平原君商量此事,平原君不同意接受上党,因为接受了,会引来秦国的攻击。但是赵君,觉得白白可以得到大片土地,于是又找赵胜商量,最终决定接受上党,同时派老将廉颇固守上党。 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战争一开始,赵国名将廉颇的战略是,依托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准备以此耗死秦军。因为秦军毕竟是不远千里来攻打,粮草辎重运输极为不方便,不能持久作战,持久作战对秦军不利。秦赵在长平相持了三年之久,双方都已经进入了白热化。而此时秦国只得另想计谋,最后用反间计,收买了赵国君身边的谋士,并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而是害怕赵括。赵君听信谣言,以为廉颇胆怯不敢进攻,只敢固守。并且相持三年之久,赵国,粮草也是到了极限,最后听信谣言,把赵括换了上去,也就埋下了赵国失败的种子。

长平之战

赵括上任后,秦国国君得知后,立马让白起上任,并且任何人不得走漏风声。赵括上任后,立马改变了原先的防守态势,把廉颇的一切防御全部撤除。在命令攻击秦军时,白起名令秦军装作溃败的样子,赵括不分虚实,直接攻击。然后就中了白起的圈套,把赵军一分为二,前后分割包围了起来。同时,把赵军的粮道切断,赵军被包围了。赵括带领军队突围五次,最终被秦军射杀。赵括一死,剩余二十万赵军,迫于没有将领,没有粮草只得投降。

赵括剧照

秦将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白起剧照

长平之战,秦军动员士兵预估在60万左右,赵军动员士兵在45万左右。而最终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全歼赵军40万士兵,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回望历史,其实赵国不是亡于秦军,实属国君无能。国君不明辨是非,听信谣言,临阵换将,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失利。此战过后,赵国在也无力对抗秦国,赵国亡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就算后期又有名将李牧,但是君主无能,国家怎会有未来。

每天为您分享历史小知识,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赞,小编一定尽心尽力,为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历史小知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