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以为在古人眼里,寡妇应该从一而终吧?但是扶摇得说,这可就是个误解。实际上,在古代,寡妇再嫁是非常寻常的事情,有时候皇帝还会下诏鼓励。
在古代,王朝兴替时候的战乱是非常残酷的,新王朝建立的时候,人口锐减,地广人稀,对于皇帝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至于说解决方案,简单有效,就是鼓励婚配和生育,比如说汉朝初年的时候,就会对年满十五岁未出嫁的女子征收“单身税”,以此催逼村落之间适龄的女子婚配。
而且,战乱过后,夫婿战死沙场的寡妇不会少,比如宋朝时,北宋西军和西夏彼此交战过百年,秦陇子弟战死者众,乃至于寡妇结村而居。因此,皇帝自然要设法将寡妇婚配出去,这样人口才能快速恢复。
实际上,女子为夫守节,是宋明理学兴起后才有的东西,最初的贞节牌坊,根本不是用来赞扬女子从一而终的。但是,在理学兴起后,女子才逐渐被套上贞洁的框架,三纲五常成为禁锢女子的工具。
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理学兴起之前,自然没这说法,再嫁人家可是很正常的,古代的皇帝娶寡妇的都不少。魏文帝曹丕的甄皇后,就曾是袁熙的妻子,后来袁熙兵败身死,甄姬就嫁给了曹丕。
但是在理学出现后,寡居的女子周围总是会议论纷纷。古代的生活圈子是非常小的,大多数人一生之中就在村落之间生活,因此村人之间都彼此认识,各种行为都容易引起议论。
扶摇觉得,非议他人,不论古今都是一种陋习。世间的人性总是如此,喜欢站在道德高地颐指气使,对他人的行为举止品评指点。丝毫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就好比现在的“键盘侠”,躲在网络的帷幕后面,肆无忌惮。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鳏夫房顶炊烟少”,鳏夫就是指丧妻的男子,意思就是说独身男子家中无人做饭。这番俗语的意思其实就是丧妻丧夫的人,日子不好过,不过因为前句太出名,这句话反而少有人知。
讽刺的是,鳏夫不再娶,反而会被人认为是不孝,因为没有传续香火,无有后人。但是寡妇再嫁的话,就会被人认为不贞,迎来乡里的非议。但是,在古代,丧夫的女子的日子是非常难过的,谋生都成问题,根本没有多少活计可以干。可因为再嫁非议大,寡妇又不得不苦苦熬着,不敢再嫁人。
《菜根谭》中就讽刺了这个现象说“贞妇白头失守,一世之清苦俱非;声妓晚景从良,半生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的时候选择再嫁,一辈子的清苦都成了徒劳,而声妓晚年的时候嫁与良家,半生的风尘之事反倒没有影响。
扶摇觉得,寡妇是否再嫁,鳏夫是否再娶,都是人家自己的事,用三纲五常来当要求,实在是古人的陋习。
你还知道什么著名的俗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