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的楚系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消失的?

2020-12-06 09:41:19 作者: 《大秦赋》中

《大秦赋》的热播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秦国,楚系,宗室,外客组成的秦国朝堂更是风起云涌,今天我们来聊下秦国的楚系力量。

我的相府我的相,楚系力量走开

先看下秦国楚系力量的由来。

在周代,国与国之间联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联姻之后,两国便会成为政治同盟,秦国跟晋国通婚,以彰显国家的友好,“秦晋之好”嘛,但春秋时期的秦晋之好其实远不如秦楚之好。

秦晋之好其实远不如秦楚之好

秦晋关系自“崤之战”(秦穆公过境晋国攻打郑国,回军时被晋襄公在崤山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后,便成为世仇,晋国彻底挡住了秦国的东出之路,即使到战国三家分晋之后,秦国的东出之路依然是被三晋所阻挡;楚国则是在“城濮之战”(楚成王被晋文公所败之战)后被晋国死死压制。

秦惠文王时期刻石,《诅楚文》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两位失意的国君秦穆公跟楚成王为了共同的敌人而加强联系,互相支援,自然就开始了政治联姻,秦楚联姻一直延续到战国末期,长达三四百年之久。因为历史久远,史书记载有限,根据宋代发现的战国刻石《诅楚文》的介绍,大体就是自秦穆公和楚成王以来,到秦惠文王和楚怀王的三百余年间,秦楚两国间竟然有十八代的联姻结盟关系。当然除了能知道这期间很多秦国宗室都具有一点楚国血统之外,楚国势力恐怕在秦国不会有太大的力量,毕竟变法之前的秦国,宗亲贵族势力才是秦国的最大力量。

那楚系势力是何时从秦国崛起的呢?

自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成了一个用人不避客卿的国度,秦国使用了大量的国外人才。在《大秦帝国之纵横》里,张仪出使楚国,为秦惠文王娶来了楚国宗族的芈氏,被惠文王封为八子,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

第一代楚系力量。

宣太后:老娘才是秦国的大佬

宣太后,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后改封新城君)。

秦昭襄王在位的57年中,前41年里,朝政基本是宣太后把持,楚系集团抬头,开始大肆打压本土系的贵族政治集团。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宗族力量当然不甘示弱,昭襄王二年,宗族就希望拥立公子壮来打击把持秦国朝政的楚系力量,不过这次叛乱很快就被宣太后、魏冉等人及时的镇压了,本土系集团的所有的大臣和贵族们几乎被一网打尽,秦国真正开始形成亲党外戚专政格局,打破了自孝公以来秦国重用客卿的惯例。

穰侯除了贪婪一点,对大秦还是尽心竭力的

直到昭襄王41年后,范雎入秦,昭襄王驱逐“四贵”,秦国的大权才算重新回到秦王手中。

第二代楚系力量。

华阳夫人,昌平君,昌文君。

华阳夫人在异人成为嬴柱嫡子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秦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期,秦国大举向接壤的东方诸国兴兵,灭东周,屠三晋,却唯独没有主动进攻楚国。这不能不说是和复兴之后的楚系势力的有所醒悟、害怕重蹈覆辙有关。

华阳夫人很可能是“四贵”之一华阳君芈戎的后代

虽然华阳夫人的出身,史书上的记载大约也只是,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嫁给了当时的秦国太子,后来的孝文王嬴柱,并且深得宠爱,可惜一直未有子嗣,后来在吕不韦的运作之下,让异人拜华阳夫人为母,被封为嬴柱嫡子,后来成为秦庄襄王。从史书上推断,华阳夫人很可能是“四贵”之一华阳君芈戎的后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