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

2020-12-07 01:37:35 作者: 取得淝水之战

在朱序的建议下,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领兵五千进攻梁成驻守的洛涧。以五千对五万,看似以卵击石,可哪想到刘牢之是一个猛人,硬是在以一敌十的情况下,大败秦军,主将梁成被杀,五万秦军或被杀或被俘,全军覆没。经历了洛涧大败,秦军锐气不再,为后来一败涂地埋下隐患。

洛涧之战后,晋军水陆并进,最后停在了淝水东侧的八公山下,与驻扎在西侧的秦军,隔河对峙。回想起洛涧五万秦军全军覆没,又看着眼前“布阵整齐,将士精锐”的晋军,苻坚没了先前的狂然,甚至觉得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因为秦军驻扎在淝水西侧,谢玄派出使者,请秦军退后十里,让出空地,以便晋军先渡过淝水,然后再与秦军决一死战。苻坚和苻融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谢玄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决定将计就计,定下了“半渡而击”的策略。

西晋时期五胡内迁

前燕叛将慕容垂,羌族贵族姚苌更是受到重用,在前秦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成长为朝中大将。因此,当朱序这样的良将被俘后,也顺利被苻坚吸纳并委以重用。而苻坚对慕容垂、姚苌、朱序等人的信任和重要,直接导致了淝水之战的失败和前秦的灭亡。

淝水之战后,“诸军皆溃,为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出工不出力的慕容垂趁机带兵脱离前秦,聚集散落在北方的旧部,得益于苻坚的“仁义”,迅速拉起了一支二十多万的大军,自立为王,建立后燕。北地郡长吏慕容泓,趁苻坚还没回到长安,聚集内迁关中的鲜卑人,建立西燕。

384年北方局势

后院失火,苻坚收拾残军,率先进攻窃取关中的慕容泓,不料战败于渭北。一直跟随苻坚的姚苌,也在此时发难,脱离苻坚自立为王,建立后秦。385年,在姚苌和西燕的夹击下,苻坚兵败,被姚苌缢杀。

386年北方局势

苻坚死后,拓跋珪在牛川(呼和浩特)重建代国,并在后来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即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驻守西域的前秦将领吕光,在得知苻坚死后,自己为王,建立后凉。鲜卑乞伏氏的西秦、氐族杨氏的仇池等也纷纷自立。而这一切,距离那个一统中原,兵甲百万的前秦,仅仅不过三四年。

胜利的东晋,走向加速灭亡

在淝水之战中,以谢安、谢玄、谢石为首的陈郡谢氏获得了极大的声望,而东晋又有“王与马共天下”的优良传统。晋孝武帝司马曜担心谢氏坐大,而威胁皇权,于是利用谯国桓氏和陈郡谢氏的矛盾,排挤谢氏在朝中的势力。谢安作为东晋名士,有着淡泊名利的情结,不愿争权而主动退出,孝武帝胞弟司马道子顺利掌握朝中大权。随着谢安的逝世,谢玄在北府军中也独木难支,被调派为会稽内史,退出权力中心。

西晋女诗人谢道韫。唐诗《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即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然而,二十多万秦军驻扎在淝水西侧,东西不相望,首尾不相顾,且秦军士卒民族构成复杂,人心不齐,洛涧大败后又士气低落,在后退过程中,一下失去了控制,阵型大乱。这个时候,谢玄率晋军倾巢而出,迅速渡过淝水,冲杀过来,降将朱序在后军中高呼“秦兵败矣!秦兵败矣!”一时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的秦军,从战术后退变成了一场大溃逃。眼看着军阵大乱,苻融骑马至军营中,试图阻止溃逃的秦军,却不慎落马,被晋军趁乱斩杀。失去了前军统帅的秦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一败涂地,不可收。

淝水之战

纵观淝水之战,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尔虞我诈,也没有声势震天战场厮杀,仅仅一句“秦兵败矣”,就变成了8万人对20多万人的单方面屠杀。但是,前秦在这次大战战,东中西百万大军,淝水之战中损失的不过是苻融的三十万前军和苻坚从项城带来的八千骑兵,稍有一战之力的前秦,为什么在淝水之战后迅速瓦解,而获胜的东晋,不仅没能收复中原,反而因为这次获胜,而走向灭亡?

失败的前秦,分崩离析

在淝水之战中,朱序是一个关键人物,正是朱序的反水,直接导致了前秦先败洛涧,再败淝水,为什么一个归附没几年的东晋降将能获得苻坚的信任,这与苻坚的民族政策和用人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在五胡乱华的时代,苻坚是一个难得的“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的君主,富有“民族共和”情怀的苻坚,不仅善待汉民,兴儒学,改汉制,对待其他少数民族也非常仁慈。消灭前燕后,迁鲜卑百姓于关中,重用前燕宗室,“封慕容暐为新兴侯,以燕故臣慕容评为给事中......慕容德为张掖太守,燕国平睿为宣威将军,其余封授各有差。”匈奴人刘卫辰、西凉人李俨等更是反复叛秦,苻坚依然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