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一出场就能够洞察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集团发展战略。曾经曹操想在新野击杀刘备,诸葛亮在利用夏侯惇贪功的心理,在博望坡设伏困住夏侯惇,帮刘备顺利脱身。江东担心曹操势大不敢与之对敌,诸葛亮利用唇齿寒亡的理念促成刘孙联盟,然后借来东风助力赤壁之战。紧接着帮刘备拿下荆州、益州,成功建立蜀汉。可以说诸葛亮就是智力的化身,就是刘备的救星。
诸葛亮的形象也很有特点,很少见他骑马,大多是走路,不然就是坐轮椅给人推着走,而且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手上总会拿着一把扇子。可能很多以为扇子只能拿来扇风避雨,其实背后有更大的意义。诸葛亮年轻时比较急躁
这得从诸葛亮年轻时说起,那个时期他刚到水镜先生门下学习,和徐庶、庞统、崔州平等人都是同窗同学。几人天资聪颖,在书院里的成绩最高,深得水镜先生喜爱。四人的感情很好,但也存在竞争关系,相互间督促对方成长、进步。诸葛亮几人当中成绩最高,天赋也最高,水镜先生曾感叹,未来他或许能够安定天下。
水镜先生这句话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诸葛亮听到后暗自得意,有意无意和同窗之间炫耀。曾经有一次他和几个同窗谈天论道,说道各自的前程时诸葛亮来了兴致,认为他们三人最多只能做到一郡太守,而自己却能治国安邦。庞统等人以为是诸葛亮开玩笑也没有过多深究,很快转移到了别的话题。
水镜先生得知这件事后特意找到诸葛亮,非常认真地告诫诸葛亮一定不要太急躁,他承认诸葛亮的能力,但还是希望诸葛亮能够安安心心学习,尽最大能力提升自己。为了更好提醒诸葛亮,水镜先生特意授予他"卧龙"这个称呼,卧就是潜伏的意思,希望诸葛亮能够谨记,不要经常冒头。诸葛亮左耳进右耳出,并没有把老师的教导放在心上。
扇子戒骄戒躁
诸葛亮结业后他的哥哥诸葛瑾原本想推荐他到东吴任职,但诸葛亮不想和哥哥一起辅佐孙权,也不看好江东的发展,而是一个人隐居在隆中,平时看看书,分析分析天下大势。隆中这里隐藏着很多贤士,比如庞德公,比如黄彦承,他们年轻时叱咤风云,名声非常大。但因对朝廷失望,宁愿隐居也不愿意出仕,更不愿意收徒。
庞德公、黄彦承两人和水镜先生交好,他们也知道诸葛亮这个人。某一天诸葛亮去拜访黄彦承,恰好庞德公也在黄家作客。诸葛亮有意卖弄自己的才学,特意和两位老人聊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自己的看法,以及当下和战国时期的相似之处,天下未来的走势,看好看衰哪些势力等等。
两位老人听完诸葛亮的阐述微微一笑,针对其中不足之处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即又展开辩论。越聊诸葛亮越发现两位老人简直深不可测,每一条看法都非常精准,每一条策略都有理有据有节,越聊越发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有多大,这让诸葛亮汗流浃背。毕竟在往时,甚至对上水镜先生都没有这种感觉。黄彦承看见打压诸葛亮的目的已经达到,随即给诸葛亮一个建议,就是戒骄戒躁。
这一次诸葛亮听进了劝告,但因为多年的习惯并不是一时间能够改正,特意询问黄彦承该如何解决?黄彦承告诉诸葛亮只需要用物品提醒自己即可。诸葛亮看见两位老人都拿着扇子再扇风,随即决定自己往后也要拿把扇子,每次想要争论、发怒时提醒自己要冷静。当诸葛亮和黄彦承的女儿黄月英成婚之后,作为妻子的黄月英特意送给诸葛亮一把羽扇,这把扇子也就是后来诸葛亮常用的那一把,既可以惊醒自己,也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