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详解孙权伐魏之“石亭之战”

2020-12-07 09:39:21 作者: 地缘详解孙权

孙权这边失意,曹休那边可是风光无限。曹丕在位六载,三次伐吴,寸土未得。曹叡这边刚一继位,曹休这边就拿了庐江,无异于最好的礼物。为此曹休被擢升为大司马,成为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这次失败对于孙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庐江郡的原始范围包含江淮和沿江两个板块,二者以大别山和巢湖为界。东吴可以接受自己治下的庐江郡,只包含沿江板块,但要是连这部分都没了,不仅濡须口会遭受巨大的压力,魏国更是可以与豫章隔江相对。

以建业为中心的江东,及以武昌、江陵为支点的荆州,是吴国的两大重地。相比之下,夹在中间的豫章各方面都在薄弱些。这里说的豫章准确说是对应现在江西省“豫章故地”,孙权当时已经把东汉的豫章郡分割为了几个郡。吴头楚尾的属性,使得豫章故地不容有失。如果曹魏拿了庐江之后,再向这个方向南下的话,东吴就将被一切为二。事实上,这个风险始终存在,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在前面连续三十多年出场的“鄱阳宗帅”。

从东汉末年乱世开启,这些在鄱阳湖以东,背山靠水生活的宗民,就一直没有消停过。每每有势力想觊觎江东,都会把他们考虑进去。为此孙权在一战合肥后(公元210年),还特意把原豫章郡的鄱阳湖以东地区,以鄱阳县为郡治分割建制出了新的鄱阳郡,以专门应对这样屡败屡战的鄱阳宗帅。

命令下达之后,并不是谁都对这个计划认可,最先提出异议的是满宠。满宠此时的驻地是弋阳郡。弋阳郡是曹丕分汝南郡的:弋阳、期思两县,以及江夏郡的轪县、西阳两县新建而成。行政上隶属豫州,地理上则对应淮河以南至大别山的这部分淮河源头(淮源)地区,大体对应现在的河南省光山、满川两县的辖区。由于与江夏郡在桐柏山脉以北部分相邻,满宠可以很方便的通过义阳三关进入江汉平原,督领文聘进攻夏口。

满宠虽是兖州人,但这些年一直呆在江淮战场,对江淮的气候环境非常的了解。除了在樊城保卫战中,准确判断出大水将退,让曹仁坚守城池以外,曹丕由精湖而下南征广陵时,满宠还有过类似的预叛。当时满宠被任命为前锋,到达江北扎营后,见当天的风特别大(而且应该是东南风),就非常警惕的告诉手下将领,今晚吴军一定会来放火烧营。结果到了半夜,吴军果然分成十队前来放火。如果不是满宠预判准确早做安排,很可能会重演赤壁之战那一幕。

这次曹休南下的真实目的尚处在保密阶段,并没有提前告诉与之配合的将领,但领江淮主力前往皖城一事,已经让满宠觉得非常危险了。由合肥所在的江淮地区,进入皖城所在的安庆谷地,需要从庐江旧治舒县过。舒县这个位置正位于安庆谷地的入口。由濡须方向而来的吴军,可以由舒口溯水而上至舒县,然后封堵住这个与大别山东部顶点相依的入口。这个入口当时有一个名称叫作“无强口”。

满宠的担心和我们之前分析的一样,都是认为安庆谷地的地势,很容易被吴军切断后路。上书的意思是希望提醒曹休,进入无强口后一定要特别的戒备。这意味着满宠已经预感到,曹休此行可能会上当。只不过满宠是从朝廷领受命令,有意见按程序的话是先上书曹叡。曹休为了不打草惊蛇,行动非常迅速,另外三个打辅助的将领收到命令时,他就已经上路了。结果满宠还没有收到回复,曹休就已经深入安庆谷地。

- END -

曹丕第三次伐吴无功而返时,鄱阳宗帅还又闹了一场。当时有个叫彭绮的宗帅,聚众数万在鄱阳攻克数县。这场叛乱一直延续了一年多,一直到曹叡继位后的第二年正月(公元227年),才被东吴新任命的的鄱阳太守周鲂平息。本来曹叡继位后,因曹丕在位时屡屡用兵,已经听孙资的意见准备休养生息,见鄱阳宗帅这次闹得厉害又有些心动。尤其是曹休的一个进攻,已经占了东吴的皖城和庐江,如果这个时候发兵跟彭绮里迎外合,看起来是个很好的时机。

太原人孙资从政的资格很老了,当年曾为同乡王允常识推荐为县令。他和另一个与之资历差不多的沛郡人刘放,都是官渡之战后加入曹操阵营的。历经三世,在曹叡这渐渐成长为辅国重臣。孙资见曹叡又想起刀兵,当即劝说道,当日曹丕曾就鄱阳这些宗帅的情况专门做过讨论,认为这些宗帅兵力不强,也没什么谋略,内部还不和谐,每每举事都不能长久。而东吴这边的恢复能力是很强的,没有那么容易从内部瓦解。